李白天下小哥一大抄!其实我也经常“洗稿
发布时间: 2023-07-11

“君不见小编泪汪汪,盼着点赞泪两行!?”

这是笔者仿照李白《将进酒》写的求赞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大家听到了这豪情弦律都莫名熟悉。

这是李白《将进酒》千古名篇的头两句。

那么“君不见xxxx”这样的格式句,是大诗人李白首创吗?

将各朝代有出现过的同类诗句摆一起。得出的结论是:不一定!若较真起来,李白的小哥要归为“高仿”。至于为什么,后文给出答案。

最早有记载的君不见打头的诗,是南北朝的鲍照。

展开全文

鲍照或(鲍昭)(约公元416年—466年),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鲍照在其《拟行路难》当中,大量运用了君不见开头的句式开篇。其创作的文体近似乐府诗。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伤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螟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到了唐朝,君不见起头的诗更被大量启用。

初唐四杰骆宾王《行路难》中道: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高适在公元738年写的《燕歌行》中亦有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

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写于公元736年。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写于公元751年。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罗列了一下上面几首有关“君不见”起头的诗词,发现名字都很有意思,几乎可以归为一类:“行x难”“xx行”,都和路途及作者的理想抱负有关。

按照时间的顺序,鲍照是第一个以“君不见”起头的诗人。他一共写过18首《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诗歌影响很大。以下为鲍照的《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男子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以下为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看李白诗歌的前两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再看鲍照诗歌的第一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你就会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只是这一首诗歌,还有李白《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和鲍照上面《拟行路难》最后一句“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你会发现它们出自一个模子。

夸张一点说,李白的《行路难》是向鲍照隔空“致敬”,也一点不过份。文坛当中,其实也遵循一个道理:你拳头大,你就是道理!

还有其它带有君不见格式的古诗词可供参考: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圆圆曲》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曲》

综上所述,君不见三个字,越到后来,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词头名。

经过以上佐证,按现在的话来说,鲍照算是被李白成功“洗稿”了。李白的偶像除了孟浩然之外,又多了一个鲍照。

历史是个万花筒。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去伪求真。

你名气大,续写的好,就是创新。

你名气小,写的一般,就是高仿。

李白写的多,不一定就是发明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