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需要强龙头!“三年计划”出炉,再次“催响”一体化发展号
发布时间: 2023-07-11

山东需要强龙头!“三年计划”出炉,再次“催响”一体化发展号角

记者 蔡宇丹

新出炉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山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提升济南、青岛城市能级,实施济南“强省会”、青岛“强龙头”战略。

最近几天,随着各城市2022年成绩单曝光,山东“三年行动计划”释放的信号越发明晰,那就是,应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升级态势,山东需要一个“强龙头”!

1.鲁南都市圈,这样链接上海大都市圈

2018年2月22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第一年,时任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在山东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直言不讳点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受到的“三面夹击”的区域竞争态势。

2022年,长三角发生变化。去年9月28日,在国务院发给《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个“大礼包”的同月,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精华版”,横跨三个省级行政区,囊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湖州、舟山9座城市,包括五座万亿GDP城市,除了南京外,江苏最强五个市以及浙江最强两个海港城市都位列其中,是长三角地区产业链最完备、产业创新最突出区域,2021年GDP总量12.6万亿,占到长三角城市群的54.5%,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

上海大都市圈目标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根据这个协同规划,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经济规模接近20万亿元。山东又如何应对一个经济总量堪比韩国的超级经济体的吸纳与溢出?

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对山东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总量提出了目标要求,这意味着到2025年山东经济总量要达到9.6万亿元,相当于上海大都市圈经济总量的一半。

北师大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曾说,城市圈层的扩张是随着廊道或者轴带向外扩张的,带有深刻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周边节点城市按照价值链的分布,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

展开全文

即创新链、产业链高端、新兴产业孵化集中在中心城市,产业链配套、新兴产业产业化端布局在周边城市、中小城市,这样的城市圈层扩张与链接已经体现在鲁南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的联系中——

临沂通过菜篮子链接上海和长三角的消费市场。2020年,临沂划定了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文化旅游“后花园”、产业转移大后方的“三步走”战略,目前兰陵蔬菜在上海占到1/3市场份额。2021年,上海社销零售总额1.8万亿元,面对这样一个超级消费市场,临沂9县在新消费上可以做很多文章,通过深化产业合作完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跃升。

随着京沪高铁二线2027年完工,临沂与上海大都市圈的链接将更为高效、顺畅。

济宁通过内河航运链接上海大都市圈。济宁的新定位是“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济宁以梁山港为枢纽,通过京杭大运河链接长三角的内河航运,撬动北方货运格局,开辟千亿港航物流。1月9日,济宁又和苏北最大钢铁企业徐钢集团合作,共建微山县韩庄港,开启微山亿吨大港建设序幕,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物流产业带。

枣庄以制造基地链接上海大都市圈。枣庄的锂电产业在山东遥遥领先,通过京沪高铁廊道,枣庄这个“北方锂电池之都”的制造工厂与上海的创新链深度融合。

同样,菏泽正在培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源头也在上海与苏州等地。

虽然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2025年鲁南都市圈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不变,但这几年,菏泽、临沂、济宁、枣庄轮番出圈,坐稳山东GDP增速“第一阵营”,鲁南经济圈已经成为山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圈层下的产业分工建立后,鲁南经济圈也必将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持续受益,分享红利。

2.面对新竞争态势,山东,要做强!

上海大都市圈层层推进,山东如何巩固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

山东“三年行动计划”对济南和青岛明确提出“202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进位争先”的要求。要在中国经济前20强城市中晋位,挑战巨大。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分外复杂的2022年,这个榜单又有了新变化。

1月6日,宁波官宣2022年GDP预计1.56万亿元,有了冲击全国前10的实力。10年缠斗中,宁波、青岛、无锡三座城市在百强城市榜的座次紧紧咬住,青岛坐稳“中国北方第三城”。2020年,青岛和宁波之间经济总量差距在8亿元,2021年扩大到400亿元。2022年青岛预计GDP为1.5万亿。2023年,宁波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与济南、青岛一致。

对于济南而言,要完成“202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的目标,就要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中杀出一条血路。1.1万亿档中,济南面临合肥、福州、泉州、南通的追赶;要在20强中晋位,济南要赶超郑州和佛山。2021年,合肥与济南GDP差距仅有20亿元,近期,这两座城市均官宣2022年GDP超1.2万亿。再看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郑州和佛山设定为7%,合肥6.5%以上,福州6.5%左右。

2022年,常州脚踩“新能源汽车”的油门一路狂奔,将掰了多年手腕的徐州一下甩出千亿差距,这透露一个强烈信号,未来,各城市在新兴产业的角力会是引发城市竞跑位次变化的关键因素。

新的区域竞争态势下,不管是“强省会”还是“强龙头”,山东必须要有一个能打能扛,能独当一面的强龙头。这样的“强龙头”,必须是能直面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局面,而不是局限于一省格局下的存量竞争。

在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记者注意到,山东明确支持的建设目标,瞄准的均为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比如在提升山东“三圈”能级上,提到支持潍坊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日照打造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和北方能源枢纽,支持临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物流枢纽等。

这样的“世界级+高端”的战略目标和产业项目,在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比比皆是,它也将这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显露出来,山东经过5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对新的竞争态势,山东,要做强!

3. 济南提高首位度从哪下手

新出炉的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一大特征是尤其强调了经济圈和都市圈的发展和提升。新的竞争态势下,经济圈和都市圈的提升路径也和之前有所不同。

去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出台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内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找新动能。在此过程中,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们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单元,这个《规划》的出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规划,是一个有着“9个甲方”的协同规划,它向外界传递出的信号——通过共商共享共建的理念,强化邻近地区之间的协同,进而减少资源投入增加经济产出,促进资源要素进一步合理多元化高效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个空间规划中最受瞩目的是对邻近城市间的合作关系定位,二是联合科技创新。

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要求2025年济南在全省经济首位度达到16%。提高首位度,在当前趋势下绝不是搞“虹吸模式”。

首先,济南要做大做强自身的优势产业。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支持济南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支柱产业。

2022年11月发布的《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将重点推动济南生物医药集群、烟台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滨州铝产业集群这三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济南生物医药集群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000多家,覆盖研发、生产、服务和商贸流通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拥有药品批准文号超过1500个,居山东首位、全国前列,20余个原料药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就像前面提到的,山东要进一步强化这些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做强龙头”的根本,而规模庞大的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是最锋利的“进攻之矛”。

山东“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扩大滨州铝产业集群行业领先优势,在继续保持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产量全国第一的基础上,推动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将其打造成为世界高端铝业基地。

在做强省会经济圈上,淄博的目标是建设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东营建设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滨州打造国家级食品、纺织轻工产业基地,目标都是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做强省会经济圈,就要从一体化发展中获取红利。这也是上海大都市圈引领的风向标——从一体化协同发展中促进资源要素进一步合理多元化高效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对比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核心城市与第二城的经济差距,淄博市的GDP为济南的36.7%,两者之间存在7200多亿的巨大落差,而烟台GDP为青岛的60%以上。

这一组数据对比显示,省会经济圈经济集中度水平较高,圈内城市经济差异明显,给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所以,加快济淄、济泰同城化发展,推进济德、济聊、济滨一体化发展又一次被写进山东“三年行动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