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国人是怎么称呼中国的支那一开始就是贬义吗?为什么“支那”是对中国的蔑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古代外国人是怎么称呼中国的支那一开始就是贬义吗

对其它国家不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还是以旅居日本三十载的对日本历史的了解来说说日本吧。  

一般来说,日本对中国的呼称基本是按照中国的朝代更迭而变换的。据日本历史记载,最早是在汉末时期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那时候日本没有文字,就随了中国的称法称中国为“汉”或“汉土”。等到了隋末唐初,隋着遣隋使、遣唐使的出使中国,日本也相应的称呼中国为“隋”和“唐”或“唐土”,对唐朝人则称其为“唐人”。而后,随着假名的出现,日语也形成了自己的架构,即由汉字、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共同组成完整的日语句子。有意思的是,在当时日本称汉字文体语为“汉文”,但称汉语口语则为“唐语”。

以后随着中国朝代的更迭、变化,日本也相应的称呼中国为“大宋”、“大明”、“大清”或“清国”。自清朝开始,中国走向衰弱,尤其是甲午战争大清输于日本后,日本对中国还开始使用了含有蔑视之意的蔑称“支那”。众所周知,支那本是当初古印度对中国“秦”的音译,后来根据西方对中国称呼“china”的发音演变为用汉字“支那”来表意中国。据日本人自己讲,在甲午战争前,日本称呼中国为“支那”还没有贬义在内的,比如当时作为军人人人必读的成书于1888年的《宇内混同秘策》里就用“支那”代指中国,但他们坦言,那时候日本人对大清的“支那”叫法,完全就是根据西方的叫法而来,是不含任何贬义在内的。不过,等到甲午战争后,虽然日本表面上称那次战争为“日清战争”,但在口语上已经是开始以蔑视的口吻叫中国为“支那”了。

遗憾的是,清末民初,中国掀起了赴日潮,学者、学生纷纷涌入日本,而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把自己区别于大清,开始在日本自称“支那人”,称清国也为“支那”。包括孙中山在内,他在日本就以“支那人”自居,虽然是为了区别于清国,至于他们对当时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乃为蔑称之事是真不知到还是装糊涂,这个不得而知,但日本人至今仍以此来辩解称中国为支那之事,却是让我们无比尴尬的一件事儿了。而众所周知的是,像石原慎太郎之流现在仍称中国为“支那”,那就是赤裸裸的对中国的蔑称。

进入近现代中国,日本也是一如既往依照政权更迭来称呼中国,如在二战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代表以战胜国的立场“命令”日本对中国不可以再使用带有蔑视意思的“支那”二字,而改称“中华民国”,据说当时日本政府虽然遵照中国的“命令”要求全国公共机关、包括报纸、电台在内的所有舆论部门不得再使用“支那”二字,但私底下对这道命令还是相当郁闷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认为自己输给了中国。

中共建政后,自然,日本在公的场合就开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呼了,简称“中国”。其实,日本对中国的这个他们认为带有歧视周边国家的“中国”称呼,也是不感冒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那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夷狄”地位,而日本自己还自古就做着以日本为中心的“中国梦”呢,否则,又哪来的“苇原中国”之说,即使今天,日本不也还有个“中国地区”吗?

为什么“支那”是对中国的蔑称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支那”这个词语使用的源流演变。

“支那”这个词来自印度的梵文,它本身并没有任何贬义或者轻蔑的含义。这个词是印度古籍中对中国秦朝的称谓,后经唐代高僧从梵文译为中文,称为支那。英语、德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对中国的称谓也均由这个梵文词源而来,也曾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比如称“中南半岛”为“印度支那”或“印度支那半岛”。

“支那”一词进入日本是因为唐朝以后,日本遣唐使从汉译典籍里学到了这个词。但是直到宋元时期,用“支那”来称呼中国在日本人还极其少见,只有少数大学者和高僧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才会用“支那”来称呼中国。应该说在这个时期,“支那”一词不但没有任何侮辱性质,反而带有几分尊崇之意。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书籍中比较常见的对中国的称谓有“汉”、“汉土”、“唐土”、“中土”、“中国”或者以相应朝代的名称称呼中国。

但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民族启蒙学者认为“中国”的意思是“居四夷之中”之意。如果中国居四夷之中,那么与中国为邻的国家就皆为夷。这是对日本的轻蔑,所以日本不应该使用这个称谓,所以倡议修改对“中国”的称谓,改用“支那”称呼中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但是日本认为这是对“中国”称谓的延用,所以就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所谓“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直至1930年,国民政府训示外交部∶今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于是同年十月,日本外务省提请内阁讨论,将“中国”的日文正式称谓改为“中华民国”,但在非外交正式文件中,仍旧沿用“支那”的说法。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外务省追随军部又将“中国”的称谓改为“支那”。例如日本称“卢沟桥事变”为“支那事变”。在整个抗战期间,日本一直用“支那”来称呼中国,用“支那人”来称呼“中国人”。日本战败后,国民政府对此再次再次提出异议,经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确认,责令日本外务省不得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1946年6月6日,日本外务省向各新闻出版单位发出《关于避免支那称呼事宜》的通知称:“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为中华民国之国名,今日应改用中国等称号。查‘支那’之称素为中华民国所极度厌恶者。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该词,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 其后,“支那”这一称谓就开始从日本政府的公文里、学校教科书中以及大众媒体中消失了。

中华民国官方或民间都未曾明确说明过,为什么“支那”这个名称具有侮辱,侵犯的含义。但是从语言流变的历史中看,“支那”之称的大量使用,始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正在鼓吹日本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所以受中国影响深远的所谓传统文化,在日本当时就都被当作文明进步的反面而被排斥和批评。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日本的各种文本中,中国总是被反复作为腐败、愚昧、落后、保守等反面的典型例证出现,这就使得“支那”一词总是与负面指向相关。按照语言相对论的观点来说,语言从来不是一个透明的中介,尽管支那一词本身是中性的,但这个词在文本中的语用语境,使其带有了明确的政治意涵和道德判断,事实上就控制和影响了大众的认知。

也就是说,因为日本把中国当成了他们民族凝聚力教育的反面教材,所以“支那”这个称谓也自然就成了歪曲丑化中国的蔑称。

为什么二战期间泰国只被英法两国占领部分土地而没有被殖民,而缅甸和印度支那却被殖民

在亚洲近代历史上,除了日本发奋图强跻身强国之列,避免被殖民的命运外,就算是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但是,作为内陆小国的泰国,在周边国家尽被殖民的围堵下,却成为东南亚甚至南亚大陆,唯一一个没有被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这不禁让人疑惑,泰国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西方殖民者望而却步呢?

(泰国风貌)

泰国号称自由之地,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向南即是被称为海上十字路口的马六甲海峡,该航线承载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自由贸易,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泰国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可进取缅甸,东则威慑越南,南扼马六甲海峡。其分隔两洋,深嵌半岛的地理优势,使其在东南亚局势中,有着定海神针般的影响力。

早在一战以前,英法葡西等帝国主义,蚕食瓜分亚洲的时代,泰国人民通过自己的斗争和高明的外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