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⑤丨绵阳安州:人才兴乡村
发布时间: 2023-07-11

■ 唐平 张雪萌 郭文豪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连绵起伏的丘陵上,成片的果树枝繁叶茂,果农穿梭其间,采摘着品种繁多的柑橘,并仔细分类、装箱、贮藏。在大山深处的边坡地角,当地百姓正在为密集生长的厚朴、黄连等中药材除草、施肥、修枝、剪叶。

田野里的新气象

“今年冬天最后的豆腐乳,绽放味蕾的快乐,错过就要等一年,数量有限,需要的抓紧。”元旦期间,千佛镇老望沟村第一书记张义兵又同往年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销售豆腐乳的信息。常规的村务工作之余,他又给自己揽了一件事情:帮助村民推销豆腐乳。

佳节前夕,各地山区的腊肉、菌类热卖之际,老望沟村为何剑走偏锋,把不起眼的东西做成了美味,卖出了总量达30多万元的大价钱?“我们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水质好,加上方法独特,做出的豆腐乳格外可口。”张义兵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产业,也需要眼光与智慧。避免同质化竞争,就是在学习中悟出的心得之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展开全文

思路宽,道路才宽。如今,老望沟村依托本地资源相继发展了旅游业、康养业、中药材业、养殖业,预计2022年人均收入将达到15000余元。

“四村合一,资源更加集中,也更能吸引资本进入,但如何确立产业发展方向,考验着基层干部的眼光与智慧。”九合村党委书记卿官松坦言,不断地“充电”,使他们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境界。该村秉承“大园区小业主”发展理念,整合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了新的专业合作联社,聚力发展以万亩杂柑种植、5个生态养猪场养殖为主导的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目前,已发展起春见、甘平、爱媛等7个品种的柑橘5000余亩,并陆续挂果上市,2021年底产量达1500万斤,产值达4500万元,带动15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5000余元。如今,该村正朝着构建“山水田园、花城果乡、诗画乡居”的长远目标迈进。

大熔炉里铁成钢

张义兵说的学习、卿官松说的“充电”,源于安州区自2021年年初开始实施的一项专门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训活动。

2020年5月,安州区完成镇调整、村合并“两项改革”后,共设置村级建制151个(其中村117个、社区34个),全区共有1024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含交叉任职471名)。“这批人员多为返乡农民工、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见识相对较广,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迫切的愿望。”安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丽介绍,但总体来说,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真正懂农业的基层干部较少,缺乏对项目引进、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综合驾驭能力。

乡村治则天下安,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年初,一项专门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小灶”式培训活动在安州区农村无死角、全覆盖、不间断铺开。随着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先后在相关乡镇和部门建立19所基层党校,构建起“区委党校+基层党校+教学点”三级培训体系。在近乎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产业+人才、回引+本土”的育才模式。立足优势产业,建立“人才驿站”,通过“党总支+人才驿站+产业”的模式,挖掘“人才+产业”联动效应。同步建立“本土人才培养库”,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推行“导师帮带制”,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和培育,切实做到“回引+本土”育才齐头并进。

大熔炉里铁成钢。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安州区共开展各类培训429期(其中区委党校40期、基层党校389期),培训党员及各类人才46952人次。

人才的培养和培育,改变了观念,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川西北一角,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诗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新春走基层④丨山东招远:“科技流”涌入乡村振兴大潮

●新春走基层③|广东:左手生产,右手订单

●新春走基层②丨浙江:复工复产忙

●新春走基层①丨江苏:用小环境筑牢大防线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