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有哪些人名不副实?浪得虚名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水浒传》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有哪些人名不副实

吴用,只有下三烂着数的军师,怎么称得上“智多星”?宋江,派出所里的内鬼,挣国家的钱,和强盗勾结,怎么称得上“及时雨”。

浪得虚名是什么意思

浪,因为种种原因,窜了起来,达到一定高度。而真实的它,即水面,却并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浪得虚名,主要用来形容借助某种外因获得了超过自己真实本领的名声的那类人,贬意。与“名副其实”意义相反,与“名不副实”意思相近。

名不符实与名不副实的区别

两者都正确,释义也一致。只有出处与语法不同。

一、语法不同

1、名不副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定语;指空有虚名。

2、名不符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二、出处不同

1、名不副实:

出自: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译文:害怕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的,是没有特殊才能的耻辱。

2、名不符实:

出自: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译文:正是因为名气大了难以背系,名声与实际不符,反而成为笑话。

扩展资料

两者近义词相同的有

一、名副其实

【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自】:汉·曹操《与王修书》:“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译文】:名义和实际相符,超过别人很远。

二、表里如一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译文】:首尾衔接周密,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名不副实

无论文圣还是武圣,都是道德楷模。

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出于政治的需要,而树立的思想模范,道德榜样。

在历史上被称作武圣的人有三位,分别是姜子牙、关羽和岳飞。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需要,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武圣人。

01

名副其实

既然是武圣,那就有别于文圣,是以“武”得圣。

从这一点来看,关公与另两位武圣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

姜子牙,中国上古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齐国开国国君。后世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岳飞,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名将之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仅仅是在蜀汉这个层面上。

由此可见,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军事成就,关羽与二位都不能相比。

即便与同时代的军事战略家、武将相比,关公也不是最有成就的。

在军事战略上,与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荀彧、郭嘉等人,都不能相提并论;

在武功方面,与吕布、马超、张飞,赵云、典韦、许褚等等相比,也不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也就在伯仲之间。

关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武圣,武功是基础,最重要的是在其“忠义”上。

关公的忠义,不仅在同时期无人可比,就是与另两位武圣相比,也是远在其上。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能达到关公这个高度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

既然是圣人,首要的还是道德的高度,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和历史成就。

就这一点来说,关公不是名不副实,而且绝对名副其实。

02

圣人千古

关公败走麦城被杀害以后,逐步被神化。

对关公的信仰,从南北朝就开始啦。

光大年间(567年),关公去世三百多年以后,在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

之后,纪念关公的庙宇逐渐增多,达到数十万座。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差不多稍具规模的村庄都有关帝庙。

对于关公的推崇和信仰,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产物,也是普通百姓祈求保佑平安的精神需要。

关公以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

在民间尊称为关公、关老爷;

历代帝王屡有褒封,从侯到公,再到王,直至武帝,故也称作关圣帝君、关圣帝、关帝君、关帝。

传统的儒道思想也是屡有尊号。儒教奉为五文昌之一,又尊“文衡圣帝”;道教奉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

中国的佛教界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

在民间,由于《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称关公为关二爷,关二哥。至今在一些社会团体及场合中,还有祭拜关公的仪式和活动。

许多生意人把关公尊为保护神,作为财神敬奉。

千百年来,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公,以其勇猛、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不可改变。

这也是漫长的封建社会,道德缺失,法治不健全的一个反证。

朝野对关公的推崇,都是寄希望道德回归;同时,缺乏公平的社会秩序,普通百姓也希望得到保佑和庇护。

圣人是完美的,不该是有缺点的。即便是武圣也该是如此。

但关公性格刚烈,自大自负,目中无人,藐视天下,似乎与圣人虚怀若谷,包容一切的形象相去甚远。

由此感觉,其名不副实。

其实,圣人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缺点的。

特别是武圣,如果是谦谦君子,似乎也大煞风景。

最主要的还是看关公的忠义,其他方面都微不足道。

为什么关羽的谥号是壮缪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候”,正确的写法是“侯”。

我知道,有些人会执着于争论“壮缪侯”是美谥,说这不是贬,而是褒。

其实,“壮缪侯”的的确确是个恶谥。

其恶就恶在“缪”字上。

“缪”是通假字,通“谬”。

按照《逸周书•谥法解》上的解释:“名与实爽,曰谬。”

“爽”的意思,就是“错失”——平时我们说“爽约”,就是错过了约定时间。

“名与实爽”,就是名称与事实不相符。

所以,东汉人蔡邕对“缪”的解释又为:“名实相反为缪。”

即,名称与事实相反,即为“缪”。

显而易见,这“缪”字就是恶谥。

那些认为“缪”是美谥的人,他们认为,“缪”是通假字,不但通“谬”,也通“穆”。

“穆”可是一个好谥号。

因为《逸周书•谥法解》称:“布德执义曰穆。”

即“穆”有广施美德、坚持大义的意思,是个很纯情、很美的美谥。

我们所熟悉的岳武穆,就拥有了“穆”这个美谥。

问题是,“缪”字真的通假“穆”吗?

我们看,《史记.蒙恬传》记:“蒙毅曰:‘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故立号曰缪。’”显然,“穆”和“缪”是不同的。

秦穆公的“穆”不是谥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