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郑晓龙眼中的创作理念、网剧趋势、影视工业
发布时间: 2023-07-11

撰文 EW 媒体|习睿

审阅 岳 鸿

联系 ewmedia@yingzaotimes.com

”谈话涉及超级网剧、互动性网剧、长视频与短视频等“

“现在的网剧和电视剧还没有区别,只是播出平台不一样。”

在近期的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评委见面会上,此次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导演、编剧郑晓龙在上海电视节评委见面会上表示。

郑晓龙认为,现阶段“从内容、样式上来讲,网剧也是电视剧,电视剧也是网剧,只不过是播出平台的不一样。”也可能由于平台不一样,反过来让制作产生新的影响,但目前这个好象还没有特别明确体现出来。

今年白玉兰奖的一大关注点就在于首次将“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纳入白玉兰奖。在今年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评选的10部作品中,《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破冰行动》等网剧均在列。此前4月,在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奖通知中,其也将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纳入评选范围。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网剧成为影视行业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白玉兰奖评选规则的放开,被认为是对观众需求的响应。

在见面会后的采访中,郑晓龙谈到了对于评选标准的理解,个人对于内容创作的思考,网剧的变化、影视行业的新趋势等。他认为,网剧更多需要在内容上打磨,随着网络技术优势的更多释放,网剧的差异将得到更多的体现。

可以看到,作为行业的“老法师”,郑晓龙导演的视角既很“时髦”,又很理性和务实。

展开全文

谈评奖:追求细节的真实

Q:作为主委会主席,您觉得您的创作理念跟您的评选理念会有哪些重叠的地方?

郑:我对片子的审美要求——细节的真实。没有细节的真实,片子的完成度就有很大的问题。一个片子,我觉得需要获得大众的接受,细节不真实的话,情节的虚构不会让观众接受。我说的细节是指对整个片子的细节把握,包括人物、美工、摄影等等。

Q:您在题材选择上有偏好吗?

郑:我各种题材都愿意能够尝试,对我来说,每一个新题材的创作是一个新的尝试,是一个新的感受人生的一种方式。我会把自己的认知,对这一段人生或者在这个环境里的人生感受知放进去。

Q:可以谈谈您最近的作品《功勋》吗?

郑:这是总局交给我的一个任务。

我一开始还没有太大的信心,当我真的了解这些功勋人物的时候,我也了解了总局为什么找我拍功勋。我觉得表现好他们不要做刻意拔高,真正反映他们的内心思想价值和他们的个性。

Q: 在16年您执导的《急诊科医生》里面有些情节跟此次疫情有点契合,您觉得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郑:现实主义态度拍的片子,注重细节,到现在他都有生命力。我们这个剧创作剧本的人,他本身就是急诊科医生。而且我们也没把医疗题材拍成一个医疗偶像剧,讲好医生、护士、病人之间的人物关系,讲好他们的故事。

Q: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多元,他们需求也越来越多元,也更多从纯粹的电视剧观众变成网络的受众。在这种情况下您在创作上,怎么在这种情况下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郑:大多数的老百姓对应的是什么?是大多数的观众、普通人,这就是我主要的对象。我很少考虑分众化,因为我觉得电视是大众媒体,真正每一个搞创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接受,更多的人喜欢。

那么你考虑老百姓,我就要考虑大多数人的认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价值观。我觉得普通人是有意思的,普通人的价值观也是有意思的。

Q:如何看待视频平台上都在追求观众圈层化?

郑:是有这种可能,网络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含量可以放特别多,就可以分众。物质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使分众成为可能。但是在内容端人们还是在追求大众,谁不希望自己的片被更多的人看到。

分众是让媒体,特别是网络能够更好挣钱的方式。但是,现在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对整个社会的撕裂,观念的固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Q:以前你说过,奖项不是创作者唯一的追求,观众对作品的认可,经得起时间沉淀对创作者来说是更重要的。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

郑:我们一直在说做精品,什么才是好作品。大浪淘沙,历史把它留下来,就是精品。人类文化的高峰之作,跟得奖不得奖没关系。

第二个,好的精品在于有没有真正的认知价值。文学上有一个词叫形象大于内容,毛泽东同志把《红楼梦》称作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因为他用真实的大量的细节,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人和事。

谈网剧:网剧的技术优势还没有特别明确出来

Q:您如何看待现在的网剧?

郑:我始终觉得网剧和网络,在网络播出的电视剧和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一般意义上都是电视剧,所以说只是播出的平台不一样,也可能由于平台不一样,反过来对制作产生新的不一样,这个要求好象还没有特别明确出来。

比如说拍超级网剧,所谓超级网剧就是那种更大的制作,而且播出时间和现在的电视台播出时间不一样的这样的制作。比如说互动性的网剧,比如说根据观众的需要迅速制作的这种网剧,是多线头的、多角度的反映故事,这种可以和观众直接参与互动,这个可能是由于技术上的不一样,而使生产出来的作品样式不一样,这个我觉得才叫真正的网剧。

而现在的所谓网剧,就是在网上播出,但是它仍然是电视剧,所以说我觉得它没有由于技术原因而带来生产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包括观看方式上的改变。现在观看方式改变,网络上可能比电视上更容易一些,比如说他一次可以连续看,电视台一天两集,这样的方式,但是它都不改变电视剧的生产样式。

但是我还是很看好网络播出的这种样式,它将来一定会逐步取代现在的电视播出。另外,其实文艺作品都应该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化的色彩,这个代表社会本身的丰富和美好,允许个性化的表现。在这方面网剧近些年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Q:您以后会考虑操刀网剧吗?

郑:操刀网剧我还没想过,反正现在在弄剧本,我有一个题材他们希望我拍成超级网剧,它的播出方式不一样,按周播。

Q:现在网剧都有精品化的趋势,您对于精品剧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郑:现在网剧精品化通常是指制作上的精品化,不是指这个片子本身它是精品。制作上的精品化,不光是网剧特殊的要求,是整个电视剧的要求都应该是精品化。这个跟制作团队,经费、周期有密切的关系,经费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整个播出市场的变化,电视台收入的减少,网络的收费方式比电视收费的方式更多,所以网络的费用会越来越高,它的费用高的话,制作的费用就高。

Q:如何看待网剧背后都涌现出的非传统中小影视制作公司,对于影视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郑:很多中小公司都愿意进入到这种影视剧的制作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的审查和正常电视剧审查方式不一样,它对内容的宽窄把关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不会永远这样下去,到一定时候会统一,而且是会要求统一。

Q:您觉得网剧进一步实现精品化的话,可以在哪些层面继续努力?

郑:我觉得网剧不光是在精品化上下工夫,更多是要在内容,在如何讲故事,如何开掘演员、人性和角色这些方面做好,才可能使网剧长远发展下去。

谈影视行业:影视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

Q:大家都说大制作的作品就是爆款,同时中国电视剧又有大量囤积的现象,大家把精力都放在爆款上,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郑:囤积这个是没办法的,前些年盲目投资,大量的非专业的人进入行业,拍了很多品质非常差的片子,于是就被囤积了。之前说中国电视剧产值达到16,000集,每天得播多少集才能把它播完?美国是电视剧大国,全国一年生产电视剧不过是4000多集。

人们都在追求电视剧能够做到更大的覆盖面,更多的人愿意看,这本身是人性的一种追求,很正常。但能做到爆款是特别难的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Q: 未来长视频和短视频会不会是一种竞争关系,会不会对创作有影响?

郑:我觉得长和短本身不是要把它进行比较,各有优劣,或者各有需要。我相信观众有喜欢看长的,也有喜欢看短的。千万不要对立的想,人们对不同作品的需要就会产生这些。

Q: 您觉得国内影视行业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同时还面临哪些挑战?

郑:我觉得是巨大挑战。工业化我们还根本谈不上,更别说到哪个阶段,而且我也不知道要把它划分成什么阶段,真要说阶段的话,我觉得我们只在初级阶段。比如影视行业所需的设备包括剪辑软件等等,都是引进海外的。

✉联系我们(8 hours内回复)

媒体相关联系:ewmedia@yingzaotimes.com

研究相关联系:ewresearch@yingzaotimes.com

简历投递联系:yahr@yingzaotimes.com

✉建议或探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