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手抄报(全国防灾减灾日手抄报内容,防灾减灾主题手抄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全国防灾减灾日手抄报内容,防灾减灾主题手抄报

1、首先用红笔画出报头,画出开裂的道路背景并添加上草丛、建筑等细节后,再画出一个蹲坐抱头的小孩。

2、往下画出两个矩形画框样式的边框后,画出底部的小草和草丛。

3、报头涂红,开裂的道路涂上灰色后,将建筑等背景也都挺好颜色。

4、将男孩与两个边框上好颜色后,底部草丛涂绿,并点上白色。

5、最后画出文字栏,一张防灾减灾手抄报就画好了。

抗震救灾(地震)手抄小报

1、防震知识手抄报资料: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2、防震从我做起手抄报资料: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防震手抄报资料: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

4、防震减灾的手抄报资料: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5、防灾减灾的手抄报资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6、防震减灾的手抄报资料: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震减灾类:

受伤类型:

①机械性外伤。是人们被倒塌体及各种设备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员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骨折。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很高,骨折发病率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和其他损伤。地震伤害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这里再一次看到“瞬间抉择”中的首择是保护自身的头部是何等重要!

  ②埋压窒息伤。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中,能将整个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

  ③完全性饥饿。指因地震长时间被困于废墟隙中断水断食所致;恶劣的被埋环境造成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濒于死亡,被救后神志不清,全身衰竭,需有专门救护技术,否则往往在搬动时死亡。

  ④精神障碍。强烈地震和生死攸关的精神刺激出现的精神反应。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淡漠、失眠、迟钝、易怒、焦虑、不安等。

  ⑤其他尚有:淹溺、烧伤、冻伤等伤害。

512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欣赏大全

1、首先,画一个小朋友在看书的样式,如图所示:

2、然后,给小朋友上色。

3、接着,在小朋友上方画4个气球。

4、在小朋友旁边画一个参天大树。

5、给参天大树和气球上色。

6、在书本里面写上防震知识,减灾知识,在左边空白处写上从小学起。

防灾减灾的手抄报资料

一、地震分为几种类型?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地震是一种大地震动的自然现象,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破、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极大部分发生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当它足够大并发生在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方时,就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构筑物损坏,山崩地裂,人员伤亡。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地震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居对人类经济社会构成威胁的众多自然灾害之首。 

二、地震时个人避险原则 

(1)保持镇定;

(2)就地避险;

(3)切断电火源;

(4)迅速撤离。 

一般情况下,对只有轻微感觉的小地震不必大惊小怪。若发生破坏性地震,在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预警现象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在教室:迅速的躲避在课桌下,等待震动过去再撤离到安全地方。 

在平房: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12秒钟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及紧挨墙根处,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座垫、被盖等什物保护头部等要害部位,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入的灰尘。正在用火的应当立即熄灭炉火,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要保持头脑清醒,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后立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当紧急停车。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和汽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在机器、设备和办公家具下躲藏,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在公共场所: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生,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三、自救与互救知识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的救治,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据统计,唐山地震时被埋压者约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救:是指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 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活动空间,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要延长生命,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等待救援。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救人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