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山两会】胡汉超:擦亮广珠城轨中山站城市名片,为争创文明典范城市赋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2月6日,政协第十三届中山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中山市政协委员胡汉超建议,擦亮广珠城轨中山站城市名片,为中山市争创文明典范城市赋能。

胡汉超表示,中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作为中山重要交通枢纽的广珠城轨中山站(以下简称中山站)势必要担负起更大的外联通功能。中山站日客流量为7000人左右,高峰客流量为15000人,现已开通至南宁、贵阳、成都、重庆、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福州、杭州、上海、南昌等外省省会城市车次14对。中山站片区功能定位以公共交通体系为核心,以商贸、居住功能为主导的商贸综合发展区。作为城市名片的中山站,理应为中山市争创文明典范城市赋能。

“中山站广场伟人故里元素不显著。”胡汉超说,高铁站是地方个性的最佳展示场所。中山站的站房采用岭南特色的外廊式拱门元素,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精神,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伟人故里元素,在中山站尚未充分外显。中山站还存在周边配套不齐全、长途跨省班次不周全、路网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胡汉超建议,全面改造中山站站前广场。“高铁站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既要用情谋划并做适当的更新改造,又要用“绣花功夫”对广场细节进行打磨。在对中山站改造中,融入岭南文化、侨乡文化、孙中山文化等中山文化元素。”胡汉超建议,在中山站站前广场增设孙中山先生雕像,两侧设立若干根柱体,使之成为中山的又一重要文化地标。对原站前广场进行适当扩容,将原有红砖换成稍大些青灰街砖,在地砖、沙井盖、广场边缘石砖立面上绘制中山历史沿革、非遗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美食的简洁图文,充分展示中山文明典范元素。

胡汉超建议,三是对站前广场进行适当装饰。在慈善万人行、中秋、小榄菊花会、孙中山先生诞辰日、春节等节庆时,充分发挥好中山站的窗口外宣作用,对站前广场进行主题布置,为进出站乘客提供网红打卡点。既可弘扬和宣传中山历史文化,增强中山的城市影响力,又可提升中山的城市品位,促进旅游业发展。“完善配套商业设施,设置餐饮、酒店、快递、手信特产销售,既满足旅客需求,还可以销售杏仁饼、腊味、神湾菠萝、预制菜的石岐乳鸽、脆肉鲩,真空包装的生鱼片、鱼球、芦兜粽,周围商圈打造成永不谢幕的庙会,全方位满足旅客“吃、喝、购、憩”需求,充分展示中山制造和文明典范形象。"

同时,借鉴南京站“158”(谐音“义务帮”)雷锋服务站的成功做法,弘扬中山博爱之城的城市精神,让完备的志愿者队伍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服务,打造中山版的“158”雷锋服务站。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校对 | 朱晓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