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的由来是什么?忘忧草是不是真有忘忧的作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萱草的由来是什么

萱草:(英文学名:Daylily;拉丁语:Hemerocallis Fulva),是一种开花植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食物之一。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萱草科属: 百合科萱草属。萱草类别: 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萱草别名相当多,古时称之:“谖草”、“金针”、“忘忧草”、“疗愁”、“鹿箭”、“宜男草”、“黄花菜”、“川草花”、“丹棘”、“黄花萱草”、“安神菜”等。属百合科 Liliaceae.国外的萱草有时称为“虎百合”(Tiger Lily),多种在盆里用来观赏。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金针”。
萱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初夏开花,漏斗形,萱草为中国的母亲花,园艺品种繁多,花冠大,花色鲜艳,花期长,适用于园林中,亦可做切花材料,更可供药用。顶生聚伞花序,每一花莛上着花6~40朵不等。花大阔漏斗形。花色有橘红或黄色微、深红、绛红等带红晕。花期5--9月。
萱草不仅是名花佳卉,而且还是美味良蔬,其花晒干供食用,俗称“黄花菜”。萱草供人食用的是其含苞待放的花,鲜品与干菜均鲜美可口,配荤酸素均宜,被誉为“山珍”之一。但鲜黄花菜烹调时,火力需大,要炒熟,半生不熟则会引起中毒(含有秋水仙碱,熟后可被破坏)。萱草的花、叶、茎、根均是中药材。
萱草的品种极多,有小花型和重瓣型,杂交品种花色有淡黄、橙红、淡雪青、玫红等色。萱草一般开六至十二朵,六、七月开,呈喇叭状,极富自然美。珍贵的品种一茎可开四、五十朵花,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萱草,传说是一种能使人忘忧的草。
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另一称她忘忧,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陶潜的饮酒诗:“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一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在中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意思是说那能找到谖草,种在北堂上,以解忧思。古时传言,妇人佩之能生男子,故又谓“宜男”,后又以象征母亲,表示敬重。
萱草,在英文里称为“Daylily ”,意思是只开一天的百合花。因为单朵萱草,常是凌晨开放,日暮闭合,午夜萎谢,只有一天的美丽。
历代医书讨论萱草更为详细,《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蠲通“捐”,是抛弃之意)。
清同治期间,称着江南的费伯雄于《医方论》说:“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
历代文人对于萱草忘忧之说,亦有不认同之说。唐孟郊诗句云:“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 宋代诗人梅尧臣说:“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若宫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刘敞诗中言之:“种萱不种兰,自谓忧可忘;绿叶何妻萋,春愁更茫茫。”
萱草忘忧,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寓意。
此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萱草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萱草本写作谖草,谖是忘记的意思,这是它成为忘忧草的一种说法,而萱草性凉味甘,可入药,有利水凉血、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的功效,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消除忧愁,所以萱草被称为忘忧之草。”

忘忧草是不是真有忘忧的作用

忘忧草也就是黄花菜,可以缓解抑郁。

黄花菜具有安神等功效,因此黄花菜能够防治失眠,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情绪。人的情绪在一年的不同时间会有很大波动,人们的情志总是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尤其春季更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躁狂症的高发期,故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

扩展资料:

黄花菜性偏凉,容易拉肚子、容易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人群不适合长期食用。此外,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一种剧毒,经过肠胃道吸收,在体内会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具有较大毒性。

食用鲜黄花菜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鲜黄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温60℃时可减弱或消失,再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秋水仙碱就能破坏掉。食用干黄花菜时,也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多次浸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花菜可治抑郁?

忘忧草是什么草,有什么用处

萱草,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南北均可种植。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嵇康《养生论》:
“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故世称忘忧草。
萱 草 
Hemerocallis fulva 又称忘忧草,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状茎和纺锤状的肉质根。叶基生,排成两列,条形,长可达80厘米。花期6月~8月,花莛粗壮,高约100厘米,螺旋状聚伞花序,有花十数朵,花冠漏斗形,径12厘米,桔红色,花瓣中部有褐红色斑。原产中国南部、欧洲南部及日本。目前栽培比较多的大花萱草是培育出的多倍体新品种,花色有淡白绿、深金黄、淡米黄、绯红、淡粉、深玫瑰红、淡紫、深血青等,花的朵数增多,可开至40多朵;花直径达19厘米,甚为美观。用分株或播种法繁殖。耐寒冷和干旱,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适应性强,栽培容易,花期长,甚受人们喜爱。
黄花菜(Hemerocalliscritrina),学名萱草,又称金针菜、谖草、宜男花、安神菜、忘忧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在《花镜》中载:“萱草通作谖,一名宜男,一名忘忧”。崔豹《古今注》亦将萱草称为忘忧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因其花的颜色呈金黄色而名黄花菜,据其形态像金针而取名为金针菜。把萱草称为宜男花是古代妇女多佩带萱草花,认为可以多生男孩,故在《诗经》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之说。
  萱草之所以被称为忘忧草,是谓人们见了此花不管有多大的忧愁都可忘掉。此说虽有夸大之辞,但据《本草注》说:“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延寿书》记:“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故名忘忧。”晋朝的养生学家嵇康在《嵇中散集养生论》中也论及“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对忘忧草药用,《本草求真》说:“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本草图经》云:“萱草,处处田野有之。五月采花,八月采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 ,云利胸膈甚佳。”费伯雄《医醇 义劳伤》中论述:“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具心,万事劳其形,有限之气血,消縻殆尽矣。……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费氏自制的萱草忘忧汤就以金针菜一两煎汤代水煎煮他药。《本草纲目》认为其有“宽胸膈,安五脏,安寐解郁,清热养心”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与人体阴阳消长规律相应,“得阳则 ,得阴则瞑”。而萱草花又具有朝开夜合的特性,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入夜则瞑,入昼则寤,古人取其同气相求,同类相应,用其治疗不安寐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