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说要信有极乐世界,禅宗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底谁对为啥?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净土说要信有极乐世界,禅宗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底谁对为啥

两个讲的都没有错,极乐世界是佛的功德化现的,比如阿弥陀佛发愿接引所有持他名号发菩提心的众生前往极乐世界修行,这个极乐世界并非一般人以为的西方天堂,就如同去留学的场所,不是为了让你去享福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出自金刚经,因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是听金刚经开悟的,所以金刚经也是禅宗除了早期的楞伽经之外,非常重视的一部经典,后面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说你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就是明心见性成佛证果了,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这个要简单的多,能在世间修到这种境界,往不往生基本都是一念之间的事,那是真正得道的高僧大德才能达到的境界。

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句话是《金刚经》所说,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原则。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将它当成是虚妄的,只要不去执著它,就会产生智慧。

《六祖坛经》讲的无相,是说一切相都是虚妄相,不是真实相。现象虽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缘有而自性空,只因为因缘的凑合而有了现象;如果另外的因缘产生,现在的现象就会改变,形成另一种现象,所以称它为虚妄相。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实相,就不会被其困扰,而产生痛苦的烦恼心,此时智慧就出现了。“法住法位”是指当下现在的这一刻,每一法都有其特性与状况,如果有新的因缘参与进去,原有的状况就会改变;就好像化学变化,只要一个成分不同,所产生出来的便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非常粗略地说,就是所有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象的,其实都是虚幻的,不是真正实在的.若你看到的相脱离了相本身,你就参悟了,可以见到如来. 但是你能看到相非相,那如来也非如来,这个就要深入讲了. 所有众生及万法,皆如梦中境、镜中花、水中月,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如病花之果. 阿弥陀佛! 相是虚妄的,其实就是说的一个“空”字.这个“空”不是说睁着眼睛说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他们都是暂时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归于消失.事物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爱情,事业,亲人.等一切你现在看见的认为“真实”的东西最终会消亡,一切归于空寂.

采纳哦

当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弘法,遇到一个读过不少佛经的出家人,他自以为学到了佛法的真谛,为了自我炫耀,便当着众多弟子的面,故意问达摩祖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我说的对不对?达摩祖师是明心见性的智者,他当然知道,若说他对,他其实是偏于空,不会借假修真、不会用,没有做到空有两边都不住,不懂得无住生心之妙用。这样做就修不到真实功德!若说他不对,他会说你是诽谤佛法,因为他引用了《金刚经》中的几句经文。达摩祖师有智慧,会随缘妙用,为了度这位出家人,帮助他领悟到大乘佛法的真谛,慈悲地出手就是重重一拳,毫不留情面地把这位出家人打趴在地上。此人突然被打了一拳,又气又恼地从地上爬起来,怒声吼道,你回答不上来怎么还打人!达摩祖师微微一笑问他,痛不痛?出家人回答,当然痛了!祖师说,哦,不空啊?此话含义就是,你不是说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空的吗?怎么你还会有疼痛呢?此人有善根,听达摩祖师这样一说,立即放下了身段,谦虚地向祖师请教问道,那我该怎么做呢?达摩祖师慈悲地对他说道,学你不懂、不明白、不知道,不会用的。他听了之后有所领悟,感激地趴到地上磕头感恩达摩祖师。通过这个公案我们应当扪心自问,自己对金刚般若,《金刚经》中的微妙义理,应当有什么领悟和受用呢? 佛在经中讲得清楚明白,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娑婆世界的有情无情一切万物,与真如本性(自性)都不相应,全部都是芸芸众生用妄想执著、愚痴的心,共同的业力所造就的。佛在《金刚经》中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指六道轮回里面所有的一切,全都都是假相,皆是虚妄的。因为这些都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不是自己的,都不是自性里面的。即使暂时得到了,也会如梦幻泡影般稍纵即逝,终究还会离开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凡夫没有智慧,愚昧无知,错误执着地认为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的身体,无情众生、有成住坏空的物质都是真实的。为了得到这些假的、虚妄的,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甚至不惜生命,大搞贪嗔痴,种了诸多恶因还不晓得,到头来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堕落在轮回里面无有出期。佛经听懂了就会知道,众生之所以生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中受苦受难,就是因为无始劫来有妄想执著,迷失了自性用错了心。因果不空!才得到这个有生老病死的苦报身、业报身,都是自作自受。 佛陀慈悲说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就是说诸佛如来所有的,我们众生都有,只因妄想执著用错了心,因果不空,就没有得到和佛一样相同的真实利益。佛来到世间讲经说法,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看破放下那些假的虚妄的,破除无明,把妄想执著用错的心修正过来,这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功夫。开启了与自性相应的觉悟智慧,空有两边都不住,生出妙有之心,无住生心,借假修真,利益众生,大修功德,化解灾难,离苦得乐,永出轮回,得到和诸佛如来一样相同的真实利益。成佛作祖!这就是即见如来的真实功夫!信佛学佛人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中道,《金刚经》中所说的空里面有禅机、妙有,要做到随缘会用,会借假修真,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楞严经》说真心自性不生不灭,其他皆为虚妄,如何证明真心的存在

《楞严经》说真心真性不生不灭,其他皆为虚妄,说的就是明心见性。其法同《道德经》中老子所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理一致各自其表罢了。真性寓于心,欲明真性,必先洗心涤滤,必须从“虚极静笃”中来,别无他法。

佛家所说的“六根清静”、“五蕴皆空”、“本觉妙明”,无非示人以空其心。凡心除则真心见,这在道学里是说空其心,则“识神”蛰伏,“元神”主事。佛家说的戒定,其同道家的“身若槁木,心若死灰。”佛家所说的“般若”、“生慧”、“真空妙有”,其同道家的“感而遂通”、“一灵独存”、“凝神忘思。”

《心经》上说:“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既又其无,无无亦无。”从上文不难看出,修炼体悟要不着物相,身、想、受、形、识不落一物一思,此乃正等正觉。如此本来无一物,却空无所空何也?是谓真空妙有,感而遂通之谓也。

何谓“仙”?何谓“佛”?“仙”即从“人”从“山”。“山”引申为不动,只有身不动心不动才可致“仙”也。何谓“佛”?“佛”,从“人”从“弗”,“弗”:非也、不能也。人有七情六欲,若能放下,故可立地成佛,其同如释重负之“释”。

佛学修性之法,虽入手与道学其理一致。但佛学重在修“性”,功夫次第不若道学体悟功夫次第分明,故三丰祖师说世间少佛子,其绝大多数流于枯坐以及经文诵读。

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

谢谢邀请。

一直以来,佛道经典修炼,总是暗语,加之以前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有限,其实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道教经典修炼依据五行,修炼奇经八脉;佛家修炼转脉轮。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影视剧、小说,把修炼有为者的渡劫,夸张为升天遭雷劈,其实不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教你如何渡劫。

原来,当你静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