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与秦始皇有什么关系他们见过面吗?李斯和韩非谁更有才,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韩非子与秦始皇有什么关系他们见过面吗

《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

你看看,秦始皇读了《韩非子》,之后感觉非常爽,在精神上找到政治知音,恨不得立马把韩非挖到秦国来。秦始皇竟然当大臣的面,说那么肉麻的话。可见,秦始皇有多崇拜韩非。

后来,李斯告诉秦始皇,该书作者叫韩非,和他关系很铁,当年在兰陵一起同过窗。在秦始皇的要求下,李斯邀请韩非来秦国旅游观光……

这个时候,秦国正计划攻打韩国,韩王借机派韩非来秦国出差,希望韩非能说动秦始皇,不要攻打韩国。总之,于公于私,韩非都要来秦国出差。

秦始皇见到韩非真人,非常高兴,唯一遗憾是韩非有点口吃,说话结巴,沟通起来比较费劲。但是韩非的书写得太好了,韩非的政治思想,韩非的治国理论,韩非的文采斐然,太有吸引力了。秦始皇考虑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对韩非委以重任。

后来,韩非与李斯在政见上出现不同意见,李斯建议灭六国时,先灭韩国,而李斯认为先灭赵国,留存韩国。李斯借机打压韩非,对秦始皇说,韩非存在私心,对秦不利。秦始皇,就把韩非关进监狱,本来是为了做做样子。没有想到,韩非就稀里糊涂死在监狱。

《史记》白字黑字,写是李斯送毒药给韩非,让韩非自杀。后面史学家,都跟风认为,是李斯害死韩非的。这个是悬案,只有天知道,韩非自己知道。按李斯的势力性格,毒死韩非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他知道,也承认,韩非真实能力比他牛逼。

而韩非呢,在监狱想来想去,听憋屈的。在韩国,韩王不重要他,不采取他建议,回去也没啥意思;在秦国,遇到个懂他的君主,又被他打进监狱,更不用重用,真是没有活路,想来想去,死了得了。

后来,秦始皇要想赦免韩非,启用韩非,结果晚到一步,韩非已死了。

李斯和韩非谁更有才,为什么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把秦始皇比作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李斯和韩非这二人一个是就薛宝钗,一个就是林黛玉,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但娶的却是薛宝钗。

把大秦帝国比作是贾府的话,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他需要的主母是像薛宝钗一样能够平衡各方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很平均的人;而不是像林黛玉一样,只拥有极大的才华,却不能团结绝大部分的人。

如果单比才华的话,二人不分伯仲。因为韩非子著有《韩非子》这个巨著,而李斯也有《谏逐客书》,这个千古名篇;

如果单比能力的话,李斯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人,能够做到大秦王朝的总设计师,这比韩非子这个贵族出生的王族子弟要强的;

如果单比人品的话,韩非的人品比李斯要强的多。为什么这么说呢?韩非子学成之后,曾经打算用一生所学去挽救自己的祖国韩国。但韩国弃之不用。于是韩非子便将自己的心血拿到了秦国,而这个时候李斯已经在秦国混了好多年,他的师弟来了,本来应该互相照应。但李斯就像战国时期的庞涓陷害孙膑一样。最终韩非子没有孙膑的命好,死在了秦国。

那是不是说如果韩非子在秦国得到重用?就一定会取得比李斯更大的成就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性格决定命运。

从上面本少校写的文字当中,大家可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韩非是个君子人,李斯是个小人;韩非奉行的是光明正大的治国之道,而李斯却行蝇营狗苟之道。

但实际上我们通过二人所写的书,可以看出两人在政治观点上上的极大差别:李斯自始至终奉行的是一统天下,而韩非的观点却是保存目前战国林立的现状。

李四和韩非子都应该是法家的人,李斯奉行的是严格依法治国,但韩非子更加奉行的是“法术势”三者统一。如果是在战争年代,李斯更加吃香;如果是在和平大一统年代,韩非子更加吃香。这就是两人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们无法比较全面他两个人谁更有才,非要分出一个高下的话:李斯杀人不诛心,韩非子诛心有杀身。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和李斯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韩非子,战国后期最著名的思想家。韩国国王的儿子,被称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喜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的创始人,是中央集权制最早的理论提出者。

韩国当时是最弱的诸侯国,总是被欺负。韩非子多次上表父亲韩王(韩恒惠王),建议其进行改革,韩王听不进去。韩非子很郁闷很失望,他纵观一些由弱变强的国家事例,“观往者得失之变”,写下了《孤愤》,《古蠧》,《内外储》,《说林》,《说难》五部著作,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法学思想,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

《史记》记载,秦王看到了韩非子的《孤愤》和《古蠹》两本书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秦王对韩非子的书很欣赏,就问李斯是何人所著?李斯说是韩国的韩非子所写。秦王后来就命攻打韩国,是要见到韩非子。韩王不能招架秦国的进攻,就命韩非子出使秦国。


韩非子到秦国后,秦王让其说说对秦国的发展展望。可是,韩非子是个“口吃”,于是就用笔写下了长篇论述。结果被李斯,姚贾嫉妒,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子是韩国公子,一心向韩,不如“过法诛之”,秦王听从了建议,下令将韩非子下狱。不久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子,韩非子要见秦王不得见,含恨死如。后来秦王后悔时,也已经晚了。

关于韩非子的死,《史记》上是这样说的。有很多不同说法,李斯将韩非子介绍给了秦王,为何又嫉妒他陷害他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秦王多疑。他虽然喜欢韩非子的学术思想,但其怀疑不信任韩非子。这样一个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被别人所用,势必对自已形成威胁,所以韩非子只能死。

另外还有说是,韩国派人游说秦王修“郑国渠”时,韩非子在其中积极周旋,后被秦王说这是一起弱秦的“间谍”事件,而李斯正是这种说法支持者,这样李斯必然与韩非子产生针锋相对的立场。所以韩非子被下狱毒死,韩非子是为了保护韩国而死。

韩非子,公元前约280年——公元前233年!

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