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穿长筒靴帅吗?德军和苏军为何配发制式的高筒皮靴而不是低腰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男生穿长筒靴帅吗

帅啊,尤其是是军靴。

还记得之前看老九门,看到陈伟霆一身军装配上黑色长靴的片场定妆造型的时候,真的就是网友的那句“一入张大佛爷深似海,从此鲜肉是路人”

那军阀的英气与潇洒,还有属于军人的那种硬朗和坚韧,在服装上表现的真的太完美了。军装配军靴,还有比它俩更帅气的组合吗

千玺和李易峰分别在《热血传奇》和《麻雀》里,也都是军装配军靴造型亮相,那种属于军人的酷帅真的是从外表到精神,整个人看起来都让人莫名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除了军装之外,陈伟霆在《老九门》中还有几套长靴的造型也非常的飒。硬朗黑色长靴的加入,配上皮衣,西服套装也少了一点斯文,多了一分属于男子汉的那种硬气和英气

而千玺在《热血传奇》里另一套长靴造型,笔挺修身西装搭配黑色裤装搭配粗犷的长靴,会让看起来千玺纤薄的身体看起来更加硬实一些,更MAN更男人

德军和苏军为何配发制式的高筒皮靴而不是低腰靴

二战中,德军和苏军用高筒靴,英军、日军和我军用绑腿,美军用低腰靴加帆布绑腿带,这个跟军队现代化程度、战场环境、战争指导思想有很大关系。

首先要解释一下,德军并不完全是配发高帮皮筒靴,发什么靴子,是根据军种,机械化程度,战场环境而定的。

解释用图均出自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筒靴早在一战就已经装备了德军,那么,它的装备规律是什么?

左:少将,第17步兵师,阿拉斯,1917年4月

中:中士,第22重炮团,康布雷,1917年11月

右:一等兵,第10巴伐利亚预备团,埃纳省前线,1917年4月

按照上图划分,是军官和士官使用高帮皮筒靴,普通士兵使用绑腿。两位军官的皮靴还有一些区别,将领的要保养得好一些,士官的要粗糙一些。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在德军中,似乎是将领用皮靴,士官用低级皮靴,士兵打绑腿。

实际上,使用高帮还是短帮并不完全是由军衔高低决定的。

我们再看下图:

一战东线德军

E1:二级准尉,第66宪兵分队,基辅,1918年6月

E2:轻步兵,第153自行车连,乌克兰,1918年6月

E3:二级准尉,第27轻步兵营,坦佩雷,1918年4月步兵准尉(军官)

还是绑腿,宪兵准尉是皮靴(军官),自行车兵(士兵)却是皮靴。

由此,可以总结为,对于德军来说,凡是有代步工具如马匹、车辆、自行车的,都穿高帮皮军筒靴,凡是需要步行行军的,都穿一般靴子加绑腿。所以,军官,自行车兵,都不需要打绑腿,都是皮靴。而需要甩火腿的士兵,用绑腿。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当时世界上的军事实力划分,首先是日不落的英国,然后是欧洲大陆的法国、波兰、奥匈、德意志、沙俄等。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主要效仿英国。英国有广泛的海外殖民地,其中主要是在亚洲印度、东南亚和非洲中部、南部。在亚洲和非洲作战的军队,首先考虑的是军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颜色上大多数采用沙漠黄、咔叽黄(符合沙漠环境的保护色)。

其次是考虑到在潮湿,高热环境里行军作战时对士兵的脚的保护,英军均采用短帮军靴搭配绑腿或者棉袜子的组合,非高帮的军靴可以使足部运动更加灵活自如,在长途行军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防止血液聚集在大腿导致的疼痛,此外透气轻便,便于拆卸和清洗,在被打湿以后便于晾晒。由于英军在一战以前的派遣军队主战场不在寒冷湿润的欧洲大陆,而是在非洲,印度这样的国家,所以根本没有考虑过笨重,且专用于对付沼泽、灌木、冰雪环境的马靴。

来看一些图片——

A:正规军,1914年

A1:二等兵,第19步枪旅皇家威尔士步枪第2营

A2:二等兵,第5骑兵旅第2(皇家苏格兰灰马)骑兵团

A3:炮手,皇家野战炮兵无论有没有代步工具,步兵都用绑腿。

F1:C·E·佩雷拉少将,第2正规师司令官

F2:刘易斯机枪枪手,本土军第50(诺森伯兰)师达拉谟轻步兵团(奥克兰主教步枪团)第1/6营

F3:“投弹手”,第51(高地)师苏格兰高地警卫团第1/6营,地方部队

由上图又可以看出,在英军中,有代步工具,不需要长途步行跋涉的高级军官,使用高帮军靴。但是佩雷拉少将的军靴后面有马刺,所以是专门骑马才用的马靴。

英国海外殖民地、英联邦国家的情况:

非洲

巴勒斯坦

所以英军和德军的规律一样,需要甩火腿的士兵是绑腿,坐车和骑马的人是皮靴。

一战末期到二战初期的美军军服基本上都沿袭了英军军服的特点——炒菜锅钢盔,绑腿,高立领。只不过美军没有使用沙漠黄军服色,因为美军在美西战争一直到一战之间关心的焦点并不是非洲,而是太平洋诸岛、菲律宾、古巴等,所以他们广泛偏向采用咔叽绿,咔叽黄和橄榄绿。

在此,我们可以总结,在一战中,德国,英国,美国,能够有代步工具,不需要长途行军的一些军官使用高帮皮质军靴,骑马的用马靴,需要步行的步兵一般使用短帮军靴,搭配以绑腿和棉袜。这时候采用高帮还是低邦主要是取决于战场环境和军队机械化程度。

再来说二战。

二战德军是最早提倡摩托化、机械化的军队。大力推动军队从骡马化向摩托化过渡,一些部队甚至达到机械化。摩托化是指行军靠车辆,作战靠徒步,机械化是指没事就坐装甲车、坦克。一战后到二战中,德国境内修建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德军的摩托化步兵装备了从自信车、摩托、三轮摩托、双座轿车、四座轿车、大众82搜索车、欧宝勤务车、奔驰军官车、斯太尔指挥车、奔驰、欧宝中卡、大卡、到各吨位级半履带运兵车3.5吨/8吨、骡子运输车一类的运载工具;其坦克部队和突击炮部队,还可以捎带搭载步兵机动,而250,251装甲车专门用于搭载步兵,又生产了射击、防空、喷火、渡桥、反坦克等多种型号,几乎已经实现机械化。

半履带式装甲车搭载突击炮兵。

关于二战德军行军的影像记录里,军队快速机动的时候,很少有看着士兵排成队跟着车辆跑的,要么是骑摩托,要么就是坐卡车,装甲车,要么就是在坦克上。更不会出现英军那种一边吹口哨,奏风笛,一边踩着节拍大踏步的行军。(见《远方的桥》)。

德军自行车连

德军摩托化步兵

英军历来认为士气和勇气很重要,所以发给军队的步枪是单发的,要求神枪手一枪放倒一个敌人。行军是缓慢的,最好中途还可以坐下来喝喝茶。过去就是用这种方式唱着歌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所以直到二战他们都不是很看得起德军高速闪击东跑西跑的贼一样的指导思想。而德军主要作战思想是闪击,闪击战要求步兵快速机动,出奇制胜,要快速机动必须依靠交通工具,而不是甩火腿。自从有了代步工具以后,就要考虑不是对腿部的血液循环的解放,而是对腿部的保护了。此外,苏德军队主要是立足于欧洲战场作战,要面对的环境有灌木荆棘、泥潭和沼泽、冰雪、碎石块、铁丝网。这些都非常容易对小腿造成伤害,因此高帮皮筒靴可以很好的起到御寒、隔水、防护的作用。但是考虑到其笨重的性质,高级军官一般使用特殊材质,如小牛皮订做的更轻更薄的皮靴,只是为了用于搭配马裤,而除了机械化步兵以外的坦克兵、突击炮兵、伞兵都不使用高帮皮筒靴。

德军统帅堂装甲掷弹团:军官使用筒靴,士兵没有使用。因为装甲掷弹兵主要是跟随在突击炮后行动的。其次,军官穿的标准制服是马裤,所以配马靴,士兵穿的是筒裤,所以配一般皮靴。

大德意志师左边为步兵,使用高邦皮军筒靴。中间为宪兵,同上。右边卫高射炮兵,使用一般皮靴。

1、2两位步兵都没有穿马裤,还是穿了马靴。

波兰战役:机械化步兵快速机动,闪击需要,皮靴——

荷兰、比利时:高纬度、低地国家,御寒防水需要——

法国:坦克兵是短帮靴子,步兵(中)是高帮马靴配马裤。

二战德军山地部队:由于登山需要,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均不使用高邦皮军筒靴,而适用加厚底板的登山靴。

二战德军伞兵部队由于跳伞的需要,作战服均不使用马靴,而使用伞兵靴。二战德国非洲军:由于防沙和透气的需要,采用高筒系带靴,比皮靴略微轻便。

再来看二战英军:

英国本土:

欧洲大陆:诺曼底:印度及缅甸:综上,参加二战的英军是一辈子都不打算骑马的。我们有航母,战列舰,兰开斯特,甚至有这个——所以,要马和马靴作甚?

二战苏军:

苏军中,高筒皮靴的使用率比德军高很多,无论军官还是士兵,无论摩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