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和喇嘛的区别(1727年,雍正设驻藏大臣衙门,大清王朝是如何统治西藏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1727年,雍正设驻藏大臣衙门,大清王朝是如何统治西藏的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满清统治下的中国达到了封建制度的顶峰,虽然清朝的文字狱、剃发易服等政策贻害无穷,但是,清朝并非毫无优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朝代对于边疆的控制,比如内蒙、西藏、新疆等地要远超于前代。清王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控制,与明朝相比也有着巨大进步。

唐朝时期的青藏高原,存在着一个有着强盛国力的吐蕃帝国,随着吐蕃王朝的覆灭,青藏高原才进入了分裂割据的时代,但是在元朝之前,西藏地区从未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1264年,元朝在这里建立了总制院,大元帝国正式拥有了对西藏的统治权,尽管如此,西藏的实际掌控权,大部依然还是在当地的各大教派手中。

唐元时期的西藏地区

明朝建国以后,延续了元朝的治藏政策,但是,由于明朝与元朝相比骑兵差距太大,中原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直辖统治权仍然遥遥无期。直到1727年,清朝皇帝雍正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中原王朝对于西藏的统治,发生了巨大转变。

1761年,对西藏虎视眈眈的准噶尔汗国派兵攻打拉萨,第二年就占领了拉萨;1718年,得知此事的清朝廷出兵拉萨攻打准噶尔,以战败告终;1720年,康熙又派出十四阿哥二度出兵,终于平定青藏高原上的准噶尔部。成功赶走了高原上的准噶尔部后,清朝廷终于将西藏地区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之内。

驻藏大臣衙门

1727年,雍正皇帝下令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衙门,派遣驻藏大臣,这种常设机构,直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进一步控制。雍正5年,是驻藏大臣制度的初始时间,宣统三年,这项制度停止,共历经180余年,驻藏大臣制度在清朝历史上发挥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那么,驻藏大臣的主要工作究竟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帮助清朝统治西藏的呢?

驻藏大臣

清朝统治西藏长达200年,为了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保证清朝中央统治者能够在西藏行使主权,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就是“驻藏大臣”。据史料记载,驻藏大臣承担着搜集呈报信息和提出问题建议两个基础工作。

由于驻藏大臣直接驻守青藏高原,因此,他们因地制宜提出的种种建议,能够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制定对藏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他们也会参与到对藏政策的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解决西藏地方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安抚西藏百姓,管理西藏军队而言,更是非常重要。

拉萨

其次,驻藏大臣还掌控着西藏地方官员的职位变动,据《清实录》记载,这些个驻藏大臣拥有着在当地设立新职位的权利,同时,他们也可以调动、升降、留任、藏汉官员,甚至还可以授予藏汉官员相应的品级职位。

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而言,驻藏大臣还有一项普通官员没有的特殊权利,他们可以管理藏族宗教高层。比如批准喇嘛转世,选认转世灵童、主持活佛坐床活动、协助喇嘛亲政事宜、处理喇嘛圆寂事宜等。清朝廷赋予驻藏大臣的这一项重要权利,也帮助了中央政府更好的管理西藏地区,这是前朝各个朝代都不存在的一项特殊制度,正是因为有了这项制度的存在,才极大的加强了清廷对于青藏高原的控制,帮助清朝更好的管理了西藏。

西藏那么多寺,哪些一定要去

西藏是藏传佛教的中心,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寺庙

相传文成公主到西藏后,和松赞干布为了镇住魔女修建了许多寺,图上就有好多哦。

先从拉萨说起吧。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拉萨三大寺,是指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把这作为三大寺是由于这三座寺庙在格鲁派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甘丹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所建。这也是格鲁派第一座寺庙。此后格鲁派历任甘丹池巴居于此寺。

哲蚌寺是永乐十四年即1416年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嘉样曲结所建,其中甘丹颇章是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第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于公元1530年时兴建。在五世达赖喇嘛将布达拉宫重修扩建后,历代达赖喇嘛才移驻于布达拉宫的。

(哲蚌寺晒佛节)

晒佛节是在藏族节日雪顿节期间的一天,非常壮观的哦~

色拉寺是永乐十六年即1418年由宗喀巴大师弟子释迦也失所建。

(色拉寺)

在这三座寺院中,又有格鲁派最重要的僧人学习场所——扎仓。

其中甘丹寺由降孜和夏孜两个显宗扎仓组成。

哲蚌寺由显宗学院果莽扎仓和洛赛林扎仓、密宗学院阿巴扎仓、显密学院德央扎仓等四个主要扎仓组成。

色拉寺由显宗学院吉扎仓和麦扎仓、密宗学院阿巴扎仓组成。

格鲁派的不少高僧大德均在上述扎仓学习过。

其中辩经的场面最为精彩,如果能看到是很棒的。

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就不说了,谁都会提及的。

桑耶寺是西藏佛法僧三宝俱全最早的寺了,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的时候就修建了。

(桑耶寺)

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之寺。肯定的去一下吧。

(扎什伦布寺)

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楚布寺也是值得一去的。藏传佛教的转世制度就是在这里形成的,同时楚布寺的藏香也是远近闻名。

白居寺位于日喀则地区 江孜,这里记录了藏族僧俗民众抗击英军侵略的历史。

(白居寺)

在西藏,除了藏传佛教,还有苯教,昌都的孜珠寺,地势险要,要是有体力的话,倒是可以去探寻一下神秘的苯教寺院。

当然还有很多寺院渊源深远,比如西藏四大摄政活佛所在的四大林:功德林(济咙活佛驻场)、丹吉林(第穆活佛驻场),策墨林(策墨林活佛驻场)、锡德林(热振活佛驻场),还有比如萨迦寺等等很出名的寺院,就看你的时间和你的兴趣所在了。

有人说,人的一生至少要去一次西藏,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不过在西藏的寺院转转,确实有助于平静内心。

回答完毕。

清廷剧里的封疆大吏到底指的哪些人怎样才能称为封疆大吏

清代俗称的封疆大吏,是指地方上最高的军政长官,因为赋予一方的民政、军事权,类似于中国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所以尊称为封疆大吏。

具体而言,在清代一般是总督、巡抚以及东三省的驻防将军,可以称为封疆大吏。

清代将全国内地的最大行政单位是行省,每个省设巡抚为最高民政长官,一些没有总督节制的省份(诸如山东),巡抚也同时兼辖军事。这种地方最大行政单位的长官,就可以称为封疆大吏。

在设巡抚的同时,清政府设总督节制一省或多省的军政要务,《清朝通典》称为“掌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自然也是封疆大吏。

清末在内地之外,关外的东北地区由驻防将军节制,即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由于关外属于满洲地方,这三个驻防将军统管民政、军事,权力与驻防于内地、只管辖所在地区八旗军政的驻防将军有很大区别,因而也可以算是封疆大吏。

除此之外,清政府在西藏地区设有西藏办事大臣,节制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在青海地区设有西宁办事大臣,节制青海蒙古各部的军政;在新疆地区设有札萨克亲王、郡王,节制哈密、吐鲁番旗务;在外蒙古地区设有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等,分别掌握唐努乌梁海等部的军政。这些地方王侯和大臣,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是封疆大吏。

你遇到过神一样级别的旅行者吗

当旅行成为习惯,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出去走走,走的路多了,遇到的人也就多了,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旅行者,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油菜花开的季节里,骑上摩托去附近溜达,在四川境内,前方来了一个骑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