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暗语(下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句中,暗喻江山易主的是( )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下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句中,暗喻江山易主的是( )

  下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句中,暗喻江山易主的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查看答案解析
   C

   “朱颜改”是说自己原本红润的脸色已经变得憔悴不堪,暗语江山易主。参见教材P187.(2014年4月真题)

  本题知识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的意思

这句话的字面翻译是: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亮(即这样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而往前的事情知道的又有多少!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而“往事知多少”表明了词人对当初做国君时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的追悔。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含义是什么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春花秋月,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n huāqiūyuè,意思是指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词。

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春花"、"秋月"本是自然美景,见到它们,应该产生喜悦之情,然而作者却诘专问"何时了",在这违属反常情的哀叹中,苦痛之情便泄露出来。这句对景伤怀,表面上指良辰美景何时终了,实质上是哀叹亡国之痛何日了结。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忍受不了亡国与囚居的痛苦。

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沉含义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以美好的回忆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深层寓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深层寓意是什么?作者为何有此感叹?
“春花“、“秋月“本是自然美景,见到它们,应该产生喜悦之情,然而作者却诘问“何时了“,在这违反常情的哀叹中,苦痛之情便泄露出来。这句对景伤怀,表面上指良辰美景何时终了,实质上是哀叹亡国之痛何日了结。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忍受不了亡国与囚居的痛苦, 但愿生命早日结束的绝望心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