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安风骨”
发布时间: 2023-07-06

“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从国计民生的角度看,那是个不值得庆幸的乱世。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文学界则诞生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一般称之为“建安风骨”。李白高吟“蓬莱文章建安骨”,陈子昂亦感慨“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建安风骨的魅力经久不衰,直到今天还荡着绕梁三日而不绝的回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那个时代,听一听建安风骨幽远的呼唤。

一、建安风骨概况

“风骨”最早见于汉魏时期的人物品评,“风”偏重于评价人的精神面貌,“骨”侧重于描述人的仪态形体。“建安风骨”也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名士集中或直接,或间接通过作品表现出的时代风貌。

建安风骨的典型代表是三曹七子,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们不仅是当时的政治领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在他们周围簇拥着邺下文人集团。七子即建安七子,最早见于曹丕《典论·论文》,他们是王粲、陈琳、阮瑀、徐乾、应玚、刘桢、孔融。他们的作品大致代表了建安时期三曹之外的文学成就。

二、建安风骨的意蕴

1.对政治理想的慷慨悲歌

东汉末期,政治长期处在混乱黑暗当中。东汉皇帝早夭,没有实权,深宫妇人及其家族的手伸向朝堂,导致了外戚干政。比如东汉顺帝十一岁就继位,其皇后梁氏一族声势大显。皇后兄长梁冀专权,势焰滔天,被称为“跋扈将军”。

后来汉桓帝策动五位宦官将梁氏赶尽杀绝,不仅没能肃清朝政,反而使宦官权倾朝野,进入了宦官专政的时代。汉灵帝时十常侍乱政,何进掌权,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得不说东汉高层政治就是一场无意义的黑暗循环。他们卖官鬻爵,横行霸道。

在这样“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期,百姓苦不堪言,多次爆发起义。壮志满(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的密码是什么?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的密码是核心密码和普通密码。《密码法》第七条规定,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襟的读书人与士大夫,陷入了无尽的虚妄。一方面他们从小深受儒家精神熏染,希望能匡扶汉室,维护正统;另一方面他们的抗争触动了宦官阶层的利益,引发“党锢之祸”,饱尝辛酸。孔融曾与宦官的对立者李膺、张俭交往,事情败露后被朝廷抓捕,孔融抵死不从;王粲的曾祖王龚,终其一生与宦官搏斗。

深厚的儒家入世精神,却不许他们异化为肮脏的官僚传声筒,他们渴望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依旧高扬。如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操“慨当以慷”,陈琳“立德垂功名”,可谓乱世中一曲慷慨悲歌。

而高远理想屡屡受挫,也让他们把同情的目光转向了水深火热的普通百姓,他们作品中高扬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了政治理想实现的另一途径。曹操“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被誉为汉末实录,王粲也记载过“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凄惨现实。

2.浓郁的悲剧色彩

除了黑暗政治带来的精神压迫,汉末瘟疫肆虐,张仲景记载“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建安二十二年,位于首都邺城的徐干、应玚、陈琳、刘祯都感染时疫去世。这一年的暮春初夏,随曹操伐吴的王粲返回邺城,途中染上疫疾离世。

士人们崇高的理性难以实现,还要时刻忧虑会不会被诬赖而身陷囹圄,即便不参与政治,其生命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精神家园面临崩塌,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曹植“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以”以思妇的口吻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曹操“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叹生命的短促。

极度压抑的另一面,是及时行乐思想以及纵情放达的个性的发展。占据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多年的儒家思想,已经无法继续充当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投向了道家哲学。既然企盼天下有道已是无望,就不如通向内心世界,活得洒脱些。

一方面,是及时行乐的思想。现实生活中的挫败,会让人特别渴望感官刺激,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建安文学的创作者,有许多关于宴游享乐的描绘,刘勰在《文心雕龙》评价为“怜风月,狎池苑”。然而,享乐并非最终目的,只是一种临时的逃避,曹植《名都篇》在描写了京洛少年奢华自在的游戏放纵后,感叹“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隐藏在锦绣堆砌后,对不得不虚度年华的悔恨,才是他们心底更深处的声音。

另一方面,是个性的凸显。他们用狂傲的行动标榜个性,展示自己的特立独行,比如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他去世后,曹丕就让大家学驴叫给他听。个性也展现在文学创作的自觉中。建安文学,千人千面,比如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刘桢奇崛清刚……他们在绝望中左突右冲,终于幻化作一棵棵参天大树,构筑成建安时代的文学之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