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师,这个是克拉克陶瓷吗?克拉克瓷的工艺特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请问大师,这个是克拉克陶瓷吗

找专业机构看看比较保险吧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
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专家鉴定为产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
考古界根据其工艺、风格、纹饰特点,曾经推测它是明清景德镇或武昌所产的青花瓷。

克拉克瓷的工艺特色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青花瓷为多,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胎薄。 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画师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这种花卉图案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的青花瓷器,也是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的叫法,专指这种深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
克拉克瓷器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1550-1570),克拉克瓷器边沿和弧腹处没有纹饰;  第二时期(1560-1580),克拉克瓷器有装饰的边沿和未装饰的弧腹;这两个时期是克拉克瓷器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开光纹饰,但是装饰主题和技术手法,都是跟后来瓷器的结构和器形保持一致。
第三时期(1575-1590),克拉克瓷器有了开光,内壁有了开光装饰。  第四时期(克拉克瓷器是带状和珠状垂饰纹样的小开光依次把大开光分开。第五时期和第四时期类似,但是在盘中心的一圈圆形装饰里引进了很多菱口形装饰,偶尔一部分边沿上的小开光会填充。
第六时期(1605-1625),卡拉克瓷器把边沿的开光精简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的开光;菱口装饰继续存在,但是更多用费具体的动物图案的象征性主题做为装饰。
第七时期(1625-1640)卡拉克瓷器菱口型纹饰被淘汰,类似郁金香纹饰的图案出现,这种郁金香花在之前的几个时期都没有出现过。

为何景德镇有克拉克瓷的踪影,真的是景德镇烧制出来的吗

我们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素有“瓷都”的美誉。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青花瓷就是景德镇烧制出来的。而今天所说的克拉克瓷,到底有什么来头呢?和景德镇又有什么关系呢?

1602年,荷兰捕获了一艘满载瓷器的葡萄牙商用船——克拉克号。当人们上船以后发现船上满载的各种青花瓷器,纷纷目瞪口呆,大为赞叹。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瓷器是产于中国,于是给这些瓷器起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因此而得名,后来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些青花瓷器是景德镇出产的。但空口无凭、于是人们都去寻找证据。

话说各路学者、中外专家寻找了好久都没在景德镇找到克拉克瓷器的影子,找了很久却连个碎片都没见到。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湖田窑发现了克拉克瓷器的影子,虽然数量微乎其微,但仍然作证了克拉克瓷与景德镇的关系。后来又慢慢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出土了大量的克拉克瓷器,这次终于为克拉克瓷器和景德镇的关系找到了铁一般的证据!

克拉克瓷器因为其显著的历史意义,被赞誉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载体!虽然克拉克瓷器是在景德镇的边缘地区烧制而成,但克拉克瓷器无论是从样貌,形态,颜色上都足以与景德镇烧制的瓷器相媲美。而且克拉克瓷器大都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所以克拉克瓷器风格多样,形式迥异,很让人喜欢。

克拉克瓷的沉船发掘

沉没于1600年的菲律宾“圣迭戈号”,1613年葬身于非洲西部圣赫勒拿岛海域的“白狮号”,埃及的福斯塔遗址、日本的关西地区等均相继发现大量的“克拉克瓷”。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号”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专家鉴定为产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收藏。考古界根据其工艺、风格、纹饰特点,曾经推测它是明清景德镇或武昌所产的青花瓷。

为什么克拉克瓷价格不高

克拉克瓷价格不高是因为名气太够大,不够火。克拉克瓷的质量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还未体现出来,导致买的人不多,高价自然更不会有人买,所以价格就降低了。

中国近代瓷器工艺与欧洲近代瓷器工艺的比较

  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华博物
  【字体: 小 大 简 繁】【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江西景德镇窑异军突起,在元代的基础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一批技艺高超的制瓷匠师,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瓷器品种极大的丰富,制瓷工艺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外销数量较多。
  一、我国瓷器销往欧洲各国
  据国外有关档案资料的统计: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三十四年间(1602—1695年),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达二千万件,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及广彩瓷器;另一项统计,从明万历三十二年到清顺治十三年(1604—1656年)销往荷兰的瓷器达三百万件,平均每年约6万件。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销往荷兰的瓷器达40万件。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也分别从中国购买瓷器;雍正十二年(1734年)运销瓷器68000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运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运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
  从考古调查来看,打捞16至17世纪的欧洲与远东之间海域沉船的工作已颇见成果。目前已打捞的沉船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Geldermals号,该船沉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船上货物青花瓷器占90%。葡萄牙商船The san Jago和The Santa Catharina号,船上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沉船Witte Leeuw号,大多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沉船Banda号,也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1602、1603年(万历三十、三十一年)葡船上打捞的亦为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西班牙沉船Sao Concalo和Concepcion号分别沉没于1630、1640年,船上有明末青花外销瓷。
  从欧洲各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国明、清时期瓷器可见当时外销瓷数量之多。
  从以上资料来看,销往欧洲的瓷器有青花、五彩、广彩品种,以青花瓷器为多,常见明万历时期的青花瓷,欧洲人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