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备不给他实权,只让他做个警卫员?二桃杀三士蕴含着怎样的深刻道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赵云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备不给他实权,只让他做个警卫员

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军,他武超群,追随刘备后,就对刘备忠心耿耿,并且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亦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为五虎大将。

赵云虽然追随刘备的时间没有关羽、张飞早,但是赵云还是属于较早追随刘备的。他曾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并且他在这样战役中亦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赵云虽然立功不少,但是他却很少像关羽、张飞、魏延那样而独挡一面,多数的情况下,赵云都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在刘备和诸葛亮身边的。

那赵云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不让他独当一面,只让他做保镖的身份呢?

首先,赵云虽然立功不少,他也曾冲锋陷阵、亲自作战,但是他独当一面的次数却不多,也可说明他在这方面的欠缺,或许是刘备心里多少是这么这么认为的。

所以刘备会让赵云参战,但是却不让他作为主要的独当一面的人员。

其次,赵云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他处事素来小心谨慎而得当,同时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是适合做保镖的工作。

最后,自来都是生死人大事,一个人志向在大,若性命都没有了,一切都没了。刘备也是一样,他虽然很有志向,但是他一旦出现闪失,那一切对他来说都将是泡影。

赵云武艺超群、又素来谨慎,对刘备亦忠心,刘备让赵云做他的保卫工作,就是把自己的身价性命交给了赵云。刘备能这样做,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不然也不会放心让赵云保护。

所以,赵云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他还是多数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赵云去世后,在后主刘禅时期,赵云被追谥号为顺平侯。

二桃杀三士蕴含着怎样的深刻道理

齐景公在位时,有三位“五乘之宾”,他们是杀妖鱼,救主公的古冶子、打猛虎,救主公的公孙捷、斩赢爽战徐子助成霸业的田开疆,此三人被誉为“齐邦三杰”。三人因同为“五乘之宾”,关系自然很好并结拜为兄弟。

宴婴是齐景公在位时期的相国,他与“齐邦三杰”同朝共事。当时有个“篡位夺权”之心叫陈无宇的当朝大臣到处收买人心并与“三杰”暗中勾结在一起。

晏婴三番五次想除掉这几个人,又担心齐景公不同意,一旦齐景公不同意,不但除不掉这三个人,自己恐有性命之虞。他只有不露声色,相机行事。

有一天,鲁昭公带着相国访问齐国,晏婴陪齐景公设宴招待,“齐邦三杰”佩剑立于堂前。

宴席间,上来了六枚大蟠桃,齐景公、晏婴、鲁昭公和鲁相国每人个一枚,尚有两枚。这两枚分给“齐邦三杰”哪两个人,成为一道难题。

晏婴抓住机会说:“大王,盘里还有两枚桃子,这两枚桃子给谁吃,应该论功行赏,看看谁的功劳大。”齐景公同意了晏婴的主张,让大臣自述功劳,由晏婴论功行赏。

公孙捷第一个站出来说:“当年我跟随主公一在桐山打猎,力诛猛虎,这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

晏婴道:“你拳打猛虎,保护主公的安全,就像一双手托着天不让它塌下来一样伟大,这样大的功劳,当然应该喝一杯酒,吃一枚桃子。”

说着递给了公孙捷一杯酒,一枚桃子。公孙捷喝了酒,吃了桃子退回了原位站立。

这时古冶子一跃而出,说:“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曾在黄河斩杀妖鱼,使主公转危为安,这样的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晏婴听完,赶快赐予古冶子一杯酒,一枚桃子。

古冶子正喝酒吃桃子的时候,田开疆一步跳了出来,大声地说道:“我曾奉命讨伐徐子,斩杀徐子著名大将,俘获500多甲士,是徐子屈服于齐,也震慑了各国诸侯,使他们赶紧推举我们主公为盟主,这样的功劳,难道还够不上吃桃子吗?”

晏婴对齐景公说:“这么说来,田开疆的功劳最大,可惜已经没有桃子了,只好赏酒一杯了。”

齐景公对田开疆说:“你的功劳的确最大,可惜你说晚了,已经没有桃子了”说完叹了口气。

田开疆按住剑柄怒吼道:“斩打虎都是小事,这样的人,上汽吃到了桃子,而我跋涉千里,血战沙场,反而吃不到桃子,我在两国君臣面前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会被千秋万代人所耻笑,怎么还有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呢?”说完,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大吃一惊,愧莫难当也拔出宝剑说道:“我们的功劳小吃到了桃子,田君功劳盖世,反而没吃到桃子。我们正吃桃子而不能想到让给田君,已经是不知廉耻了。田君死了,如果不能跟着他一起死,那就显得更加不够勇敢和仗义了。”说完也自刎而死。

古冶子见状说道:“我们三人像亲兄弟一样,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他们两个人都死了,我有何脸面一个人苟活下去?”说完效仿前两位也自裁了。

晏婴摸透了“齐邦三杰”心理缺欠,巧妙得利用两枚桃子除掉了三位勇士。

老高至今也不相信这段历史,相信不相信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在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样的道理?这里不妨胡诌几句。

一、知己知彼。

晏婴知道凭自己的实力,想要除掉异己很困难,深知对方在齐景公心目中的份量,知道对方在群臣中的影响力,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得出结论明面斗争很难取得胜利。晏婴了解“齐邦三杰”性格弱点,都是些有勇无谋,即仗义有把名誉看的比生命重要。晏婴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了解时局盘根错节的关系。

二、掌握时机。

晏婴利用“两个桃子”挑起争端,在国与国外教重要场合,利用“齐邦三杰”性格缺陷,机敏下套,巧妙设局,不费吹灰之力,让他们因“重荣誉,好大喜功”抢功,然后再让他们“重声誉,无地自容”而赴死,达到了除掉异己的目的。

三、官场到处是坑,防不胜防。

一次偶然简单事件,背后却隐藏晏婴不可告人的目的。官场上不是什么人都能混得下去的,没有一定智慧和谋略,在波谲云诡,反复无常的明争暗斗中,很可能当成他人的“枪”和“刀”,被别人出卖了还帮助人家数钱,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四、做人要低调。

“齐邦三杰”有一个共同性格特点,都是异常凶猛,号称天不怕地不怕,行事高调。讲“义”讲的不是大义,重利重的却是小利,争名争的是虚名,却忘记了一切都是活着才能实现。事事争强好胜,时时逞能邀功,不谙生存之道,不懂处事哲学,不会低调做人。

知己知彼方为聪,把握时机易成功。职场无处不凶险,做人低调得顺通。

狡兔死走狗烹,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怎样做才能不死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既不能说明当老板的有多残忍,也不能说被坑害的打工仔有多冤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利益集团里,无论是当老板的,还是打工仔都是因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当集团外部矛盾已经解决时,利益纷争的矛头就会指向集团内部,这就是所谓的三天没生意,伙计吃伙计。因此争斗的各方,无论谁输谁赢都不值得赞美,也不值得同情。

韩信作为军人,是踏着千军万马的尸骨登上高位的,可以说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汉高祖刘邦也是孤家寡人。说穿了这君臣两人本是同路人。他们眼中只有利益,他们不会在乎他人的生死。

当汉朝一统中原,天下归于平静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就开始了。有人可能认为韩信没反心,但是韩信手握重兵,他不反刘邦,不等于将来不反刘邦的接班人。韩信不造反,也不等于他的子孙继承他的爵位后,不造反。例如唐高祖李渊没有反隋文帝之心,却最终还是称帝。晋文公的亲信忠臣是很忠义,但是他们的子孙继承了爵位后,却来了个三家分晋。因此刘邦想杀韩信,并不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