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机制”下的天津:一座突然较真儿的城
发布时间: 2023-07-06
某调查机构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生活群像”显示,天津人对疫情的焦虑指数,全国倒数第一。
调查不一定当真,但也折射了部分现状。一部分是来自天津人乐观的天性,更多的,还是来自最高级别的应对所带来的踏实感。
作者 | 磊子编辑 | 洋洋来源| AI蓝媒汇(ID:lanmeih001)

数据时间:2月4日晚
先摆个事实:截止到2月4日晚间的官方发布,天津的疫情确诊67例,已治愈2例,无死亡。
不立flag,就说客观事实,目前这个数据放在全国,特别是大城市中,都是低的。
甚至,因为解说疫情传播条理清晰,天津还诞生了一位女网红发言人张颖,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长安街知事等都转发了她的“事迹”,网友说她像是讲述了一个推理探案故事,2月3日直接上了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达到了5亿。


这是一个有1500万人口、地处京津冀、紧邻北京的直辖市,也是最早提出以“战时状态”打赢防控仗的城市。不吹不黑,天津的疫情防控,可以说是一场把感染可能性压到极限的作战。
怎么做到的,值得说说。

在疫情爆发最初的几天,专家提出了必须严格佩戴口罩、不出门。这样的要求,对天津人来说:嘛玩儿?戴口罩?不出门?介有点难啊。
毕竟,作为全国知名的哏儿都,天津人性格里多少都会带点乐观幽默以及“贫气”的特质,正经严肃的事儿在天津话里特别容易哏儿化,所以马三立说“逗你玩”,杨光说“乐呵乐呵得了”,这样的画风,能严格执行要求吗?
结果是,还真能。
访问了周围很多天津人,得到的反馈都是:在疫情腊月29、30前后这一两天,很多天津老人是“不信邪”的,任凭子女说下大天儿来也不信。但是一听到新闻里说疫情严重了,退休“老干部群”里有人发了帖子和号召了,今日头条里说要戴口罩了,立马就信了。

很多人年三十儿之前就自觉把聚会的订餐都退了,导致大饭店过年这几天都在集中销售储存的蔬菜。家里老人觉悟陡然提高,取消串门拜年出门闲逛,外客一律不见,甚至从外地回来的孙子都不接见,搞得这孙子在朋友圈里哭:“我奶奶不要我了”。
至于家庭群里的画风就更奇绝,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奋力转发坚持隔离的表情、宣传标语、大字报,搞得本来是准备了一肚子说辞要教育老人的子女们,被老人“反杀”了。
天津某家庭群,发“决心书”的70岁奶奶
一位开宠物店的G女士表示,她父母转变之迅速令她甘拜下风:“国家宣布前我说的都是放屁,但是国家宣布后,加上我宣讲及时,很快就意识到了,很注意。但是我公公婆婆就呵呵了……”G女士表示,她在外地的公婆甚至说,“你们给我打电话,尽到义务了,可以了。”
“天津人是贫气,但是也惜命”,一位知名本地史研究者说:其实天津人活的可在意了。

除了惜命,天津人还有一个绝活,曲艺。
早在1月25日,天津蓟州区一位村书记的喊话就上了热搜,“不要以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欢迎你,别太自信了”,网友评论,这位书记的喊话自带浏览量,简直就是大喇叭版的单口。
这个“段子”,是天津民间抗疫曲艺作品的冰山一角。
据蓝媒汇公号统计,截止到2月3日,天津仅仅是曲艺界已经创作了50多个作品,包括南开大学相声社、西岸会馆等团体,也创作了一批相声作品,天津的电台一打开,随时都能听到抗击疫情的快板书、大鼓书、相声……

再感受一下冯巩专门为家乡录制的快板书。


天津农业人口少,没有那么多农村大喇叭,但是在天津人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上,没有一个省(直辖市)能有这样的力度。

还有大V评论网红张颖的讲述:毕竟是曲艺重镇,随便一个人都会有说评书的潜质。这话有一定道理,也不尽然。

最重要的原因是,较真儿,和及时。
机制较真儿,医疗较真儿,警报及时,响应及时,防控及时,预案及时,保障及时。
甚至有些措施,都跑在了“及时”前面。
天津启动一级响应的时间是1月24日零时,启动时间只比广东晚几个小时,而当时天津的确诊病例只有7个。
第一时间就宣布公务员取消休假,这在当时还引发了争议。事实上,提前上班并不意味着坐班,大部分单位都采取了弹性工作制,而像医疗、健康、公安、公路、交通、街道、社区这些单位的工作岗位,都在一线。
1月25日天津日报头版

同样是第一的,还有宣布“战时机制”。天津提出了“四个战时”: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工作方法,“就是非常规,就是最高级,就是顶格处理”。这在当时同样引发了争议,但是现在看来,简直是先知先觉。
津云报道显示,早在1月31日,天津市防控指挥部就为社区紧急协调了1.2万个红外测温仪,社区做出了网格、地毯式管理,是马不停蹄和疫情赛跑。
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早大年29,小区电梯里就贴上了防疫提示的“明白纸”,小区里出现了宣传横幅,从大年初四开始,居委会已经开始打电话核查,这之后,连菜市场门口都有工作人员检查体温。

据天津媒体报道,五天的时间,网格员们共排查498.16万户,1311.3万人,排查出发热人员1121人。
在官方的口径里,基层干部还有一个 “三到四下五统”的提法。“三到”是敲门到户、排查到人、宣传到位,“四下”是力量下网格、服务下网格、管理下网格、责任下网格,“五统”是市级抓统筹、区级抓统管、街乡镇抓统办、社区村抓统收、网格抓统报。
核查之外,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天津食品集团的报告说,天津的菜市场都供应充足,迎宾公司储备了12000吨猪肉,每天可以投放120吨冷鲜肉。
对了,天津农委还相当超前地办了一件事:抢种蔬菜。
1月31日的消息显示,天津市紧急筛选了30多家基地作为特殊时期蔬菜生产地,什么菜长得快就种什么,油菜、油麦菜、菠菜、快菜、小白菜、生菜等,平均一个月一茬。也就是说,这一批“加急蔬菜”,2月底就能出现在市场。
天津的菜市场

天津广播公号还专门发了一篇《大白菜退烧记》,详细描述了大白菜从年三十开始涨价,一直到初五后开始平价的过程,仅仅用了96小时。对付蔬菜,也是战时力度。


在高速路口检查的工作人员

硬核的战斗仍然是防控。天津的大动作,可以归纳为六个字:“海陆空,一二三”。
海上,除夕之夜,超级邮轮“歌诗达赛琳娜号”抵港,船上有将近5000名游客和船员。揪心的是,船上有15名发热人员,2个儿童,13个船员。检测人员上船,发现17例发热情况,收集样本,乘坐直升机快速送检。3个小时检测后,样本全部为阴性,排除感染。这其中又有35名湖北籍游客,被安置在滨海新区政府招待所隔离,各种配置一应俱全。1月26日零时,这场邮轮“应急处置战”经历24小时后结束,如大片一样扣人心弦。
检疫人员通过直升机送检样本

空中,马来西亚沙巴飞往天津的OD688航班,3名旅客出现体温异常。飞机落地后,机场派出检疫员登机,体温异常旅客送往医院,其他旅客隔离。在2月3日发布的确诊病例中,有3例正是来自这架飞机。也就是说,可能的疫情扩散,在落地的时候就被阻断。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大阪到天津的GS7980航班上,最终未发现疑似病例。
给飞机消毒


陆地, 1月21日、23日,天津确诊的第2例、第5例、第6例病例,三人均为天津动车客车段乘务车间职工。市疾控中心第一时间会同铁路、公安、河东区政府等开展封控、隔离、消毒等工作,连夜排查,对该车间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医学观察。被隔离的库检车间、乘务车间还有车段办公楼,3栋楼42人被隔离。在实施隔离后,部分职工家庭成员陆续出现发病情况,如果不是及时隔离,后果不堪设想。
被隔离的3栋楼中的2栋
最新消息是,这个客车段的相关人员的转移及集中隔离工作,于2月1日24时前顺利完成。目前,所有集中隔离人员都没有发热症状。


一个细节能看出天津疫情防控领导指挥的迅速升格。在1月23的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通稿显示:天津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天津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任总指挥”。几天后的官方报道显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张国清任指挥部总指挥。
津云的报道相当密集:天津的主要领导不是在开视频会、见专家、慰问医生患者、调研、紧急应对,就是不打招呼直接出现在郊县农村。在西青区第六埠村,李鸿忠主动接受执勤人员检测登记,还当了一回大喇叭广播员。
要求越来越细,连排队问题都想到了。津云客户端、电台、电视台每天6:00到24:00,每隔2小时都要播报一次47家发热门诊的实时候诊人数,就为了避免排队,减少感染。

在卫健委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每一例病人的信息披露,包括发现时间、隔离时间、就诊地点、接触史等都有详细描述。有医疗类自媒体做过比对,天津发布了几乎所有病例的六项数据,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区域、就诊医院、病症/病情描述和目前状况,信息详细程度在全国排名靠前。
天津上下也直接感受到了战时机制下的“军令如山”。1月29日,天津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王增田因严重失职失责,被给予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的处分。这应该是疫情爆发后,湖北之外处理官员最早、级别最高的案例之一。

这还不包括重罚了一家高价卖口罩的药店和一家宣称能治疗新冠肺炎的药房,罚金分别是300万元、200万元。
2月2日,天津官方发布了“密接者集中隔离观察点消毒指南”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