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为何会战败,谁才是这次战争真正的赢家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为何会战败,谁才是这次战争真正的赢家

那就好好扯淡一下这场克里米亚战争,说实话吐槽机不太愿意写这场战争,因为实在太复杂,包含了地区政治、国家恩怨、宗教冲突和民族运动,总之它绝不能简单归结成一场由沙俄扩张引起的战争,也不完全是欧洲苦“宪兵”久矣的反抗。

远期背景——衰落的奥斯曼和汹涌的民族运动

19世纪初期,曾经强大到封锁东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内部控制力急速下降。此时欧洲的民族运动开始蔓延到这里,他们传统的米利特自治管理开始无法满足少数族群的期望,纷纷开始独立。

1820年塞尔维亚独立,1821年希腊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开始起义,感觉军队衰落的苏丹一怒之下在1826年解散禁卫军重组,却造成武力短暂的空窗期。1827年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彻底摧毁了帝国海军,奥斯曼不再拥有远征能力。

随后希腊独立成功,法国也拿走了阿尔及利亚,并且将埃及从帝国分裂出去。然而法国逗逼们这次高估了奥斯曼帝国残存的实力,埃及的军事力量明显太强了,1833年他们居然打到伊斯坦布尔城下,这尼玛就尴尬了,搞不好“欧洲病夫”要突然死亡啦!

关键时刻欧洲宪兵沙俄当仁不让,强迫奥斯曼帝国答应援助,1万俄军打跑了埃及人。事后分蛋糕时他们拿走了最大的一块,禁止除沙俄的任何国家在伊斯坦布尔海峡有军事存在。

然而1839年的时候埃及再次杀了过来,这次英国、奥地利、普鲁士都掺和进来,又一次把埃及痛打一顿。随后这帮人签订了《伦敦公约》,条约剥夺了俄国禁止第三舰队进入黑海的权力,在有军事冲突的情况下英法也可以派舰队进入那里。

因为连续两次被其他国家拯救,奥斯曼帝国基本丧失了外交独立性,各方强国可以随意插手其内部事务,这个待遇大约比清朝还不如。插手的国家多了自然就有江湖,很多国家非常反感沙俄什么都要管管的恶习。

近期背景——矢志复仇的法国和粗枝大叶的沙皇

关于沙俄能当欧洲宪兵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打败了,但是当国际警察其实是件挺败人品的事儿,今日之美国就是例子。偏巧战斗民族怎么看都不是玩细活儿的材料,简单粗暴的风格更让人反感。

更巧的是那时候法国玩了一次经典复辟,拿破仑的侄子当上了皇帝,也就是知名逗逼拿破仑三世。这货刚登基的时候各国都依照惯例发贺信,沙皇尼古拉一世那封信的抬头有点问题,他写的是“我亲爱的朋友(Monsieur mon ami)”,而不是惯例中“我亲爱的兄弟(Monsieur monfrère)”。

吐槽机个人觉得这个错误应该归咎于战斗民族一贯的粗枝大叶,并非是为了故意羞辱拿三先生,因为这帮家伙大抵属于羞辱全世界的生物。然而本来就苦大仇深的法国人显然不这么看,觉得被轻视的拿三憋足了劲准备搞事情。

直接原因——延续千年的宗教恩怨

拿三先生首先宣布奥斯曼帝国境内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徒受自己保护,享受“主权权威”,对此沙皇没啥意见,你抢你的,我抢我的。随后拿三的操作就有点浪了,他要求当地东正教堂把钥匙交给天主教徒管理。

这下沙皇可不干了,还能不能做个职业的演员?大分裂都快1000年了,你还在这块找不自在?谁不知道东正教是我罩着的?那是咱们的国教!你想干啥?伤养好了想再出来练练?

拿三表示练练就练练,直接把舰队开到了黑海,沙皇则一边把陆军推进到边境,一边去找英国佬评理。你管管那帮法国佬啊!他们犯规了!这还没军事冲突就把舰队拉黑海上了,而英国人则表示理论上我们是玩新教的,天然和那边比较亲啊!沙皇只能表示MMP。

开战前夕——彻底失败的调解

得知外交努力失败的沙皇暴怒,在1853年6月派8万大军悍然渡过普鲁特河,进入现在的摩尔多瓦附近,开始军事示威。奥斯曼小鬼你丫必须给我个说法,不然老子就在这过年了!然而逗逼的是光1853年下半年这8万人就死掉一小半,原因还不是军事冲突,俄军丧心病狂的医疗体系让军营里疾病横行。

奥斯曼帝国上层对俄国的神操作完全处于懵逼状态,大佬你和法国的恩怨别拿我说事儿啊!我就一打酱油的,你说哪边我惹得起啊?此时头铁的沙皇已经听不进去人话,不行!今天你不给我说法的话,我就给你个说法!于是奥斯曼帝国也难得硬气一回,直接对俄宣战了。

眼看沙皇真急眼了,西欧那几个国家也有点发憷,英国、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赶紧在维也纳开会,弄出一份调解方案,要求俄国撤军,但答应了俄国关于东正教徒受他们管理的要求。尼古拉二世对结果表示满意,准备签字同意,然而此时奥斯曼帝国不干了,你们这么做有没有考虑我的感受?

逗逼开战——莫名其妙的打起来了

奥斯曼帝国代表拒绝签字初期沙皇还有点耐心,一再表示自己没领土野心(谁信啊),只是为了保障国教徒的利益。奈何奥斯曼被这帮人坑怕了,也一再表示咱们不是不答应,只是你们弄这么多种文字,歧义太大啊!

两边就这么磨磨唧唧的继续修改合约内容,俄国这边稍微不高兴了就把军队往前提几步,奥斯曼也暗搓搓的弄几条破船去监视俄国海军,虽然很快就被俄国糊得满脸花,但好歹也算表明些态度。

然而俄国舰队攻击奥斯曼船只的事情很快被英法舆论广泛宣传,并界定成了战争行为,双双向沙俄宣战。本来和沙俄关系亲密的奥地利虽然没宣战,但表示支持的英法的行为,沙皇对局面有点懵逼。

大打出手——比谁变得快

随着英法共同宣战,克里米亚战争全开展开,其实这个战争命名不算很准确,克里米亚只是其中的一场战役。事实上几个参战国在黑海、波罗的海、白海、太平洋都有战斗,陆地上的战斗更是从多瑙河北岸蔓延到高加索地区。

因为战场实在太散,吐槽机也不好详细介绍具体经过,总之这仗俄国打的很憋屈,初期他们在传统盟友奥地利的压力下直接撤出了之前占领的摩尔多瓦一代,这时候战争的理由已经没有了,俄国觉得可以继续谈判,然而对面根本没管这些,直接多点开花的进攻,打得他们完全懵了。

刚刚回过点神来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顶住了联军的进攻,那边奥地利加入了反俄同盟,撒丁王国(就是意大利)更亲自下场参战,结果另一边的阿尔马河战役打崩了,塞瓦斯托波尔被彻底包围。

这种多点开花的战争模式让俄国很不适应,波罗的海上的失败也让国家经济遭到重创,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新的战争打法。比如将新型炸药应用到战争,或者利用堑壕防守(一战堑壕战鼻祖),又或者强化军队医疗条件减少伤亡。

变化的战争模式给四国联军造成极大的伤亡,这场战争最后其实俄国的伤亡是小于联军的,于是各国也都开始了调整,英国评价工业化体系优势脱颖而出,他们的军医系统比俄国更强,南丁格尔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最终这场漫长的战争演化成长期围困的对峙,塞瓦斯托波尔被围了一年才陷落,两边其实打到1855年谁都坚持的很困难,只是在等待一个台阶下。随着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死亡和塞瓦斯托波尔陷落,这个契机来了。

握手言和——回到原点的巴黎条约

压力山大二世继位沙皇后一直对这场战争很无语,两边明显就是在置气,根本谁都拿不到关键利益。故此他一直很积极推动停战,就算认怂也无所谓,联军那边熬下了塞瓦斯托波尔倒是想扩大战果,但折腾大半年发现确实没法再占便宜,就答应谈判了。

1856年3月30日几个参战国加两个相关中立国在巴黎签署了合约,合约规定俄国退出之前占领摩尔多瓦一带,这其实完全就是个废话,开战初期俄国就退出去了,之后被一轮猛打,再也没占领过。

另外黑海成为中立区域,不准任何国家军事存在,这也是废话,之前《伦敦公约》就是这样规定的。联军把占领俄国的领土归还,但俄国也得把瓦拉几亚等几个地方还给奥斯曼。最后强迫奥斯曼改革,平等对待各宗教,还不给战争赔款,奥斯曼的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