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是每一个昆曲人的梦想守望 | 上昆全本55出《牡丹亭》晋京展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上海昆剧团重磅推出的昆曲巅峰之作全本55出《牡丹亭》,作为文旅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晋京展演剧目,将于2023年3月8-10日在中央歌剧院倾情上演,呈现汤翁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风流雅韵。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

此次全本《牡丹亭》凝聚业内顶级专家团队和主创团队,汇聚业外高端平台和专业力量,更为当下一批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舞台实践机会。上昆特邀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担纲本剧导演,并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亲自参与本次全本《牡丹亭》的剧本缩编工作,特邀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著名昆剧艺术家传承指导,已故著名作曲辛清华、著名作曲周雪华、已故国家一级作曲李樑担任唱腔音乐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黄海威担任舞美设计。该剧还特邀并汇聚了业外多方力量,在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产业合作联盟的特别支持下,联合梅鹤堂(上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遂昌县委宣传部等出品单位,深挖剧目底蕴,共攀艺术“高峰”。

上昆“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参与了演出,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扮演者由“昆四班”的罗晨雪、胡维露挑梁“全本”,“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在剧中分别饰演“判官”和“完颜亮”,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全本”的创演。

展开全文

上昆全本《牡丹亭》定妆照

文 / 谷好好

第十四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剧协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诞生400多年来,一度成为昆剧名作的代言,它是每个昆曲演员的梦,也是每个昆剧团的梦。

上昆全本《牡丹亭》定妆照

演绎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艺术工程,在不同时代的每一次创演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上海昆剧团建团四十多年以来,对《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然而,因为《牡丹亭》体量巨大,博大精深,唱做繁难,包括当下观众的审美范式等各种因素,这部作品一直没有全本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讲话精神,上海昆剧团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创排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艺术佳作。2022年11月,历经数年的精心策划和潜心创排,凝聚着昆曲人无数心血的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于上海大剧院首演。

上昆全本《牡丹亭》剧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那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戏曲领域该有怎么样的作为和担当?新征程上,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如何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建树,考验着每一位戏曲人。“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戏曲的传承发展只有在中华文明中寻找到源头活水,守根护脉,方能以古鉴今,才能在舞台上把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薪火相传,才能守正创新地用戏曲语汇构建起中国叙事、中国表达、中国价值,让世界看得到、看得懂,这才符合国家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的需求,也对进一步厚植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这正是戏曲人时代的使命,也是发展新机遇。

戏曲艺术的发展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全本《牡丹亭》的“守正创新”是在昆曲和汤显祖剧本守正基础上的创新。郭小男导演始终坚持“旧中见新,新中见根”的创作理念,遵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指示精神,守住了汤翁原著深沉的历史品位与美学风范,同时又注入了新时代大众的审美精神和鉴赏情趣,令全剧长达8小时的舞台呈现大气、大美、典雅、深沉,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讲求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和“形神兼备,意境深远”,体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不断开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我们这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不偏颇、不简化、不丢失原著文脉,保留和发掘作品中弥足珍贵的价值体系,忠于原著精神,创新表现形式,希望这次全本《牡丹亭》通过新的精神面貌、新的人文解释、新的表达走向以及新的舞台呈现,获得正本清源式的回归与重塑,更为持久地表达和弘扬原著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义,为后人留下不负时代、不负昆曲,具有高峰艺术价值的佳作。

上海昆剧团始终坚持以弘扬昆曲艺术为目标,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类指令性文化外交活动,一方面主动探索契合国际商业营销模式的发展道路,两线并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昆曲走向国际舞台。2016年恰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开启《临川四梦》世界巡回演出超60场,上座率高达95%,足迹遍布北京、广州、上海、济南、深圳、昆明、贵阳等国内城市,并远赴美国纽约、华盛顿、捷克布拉格、比利时布鲁塞尔等海外地区,为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增添了精彩。此外,上昆坚持不懈做海外校园推广,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等多个国家的学校举办多场昆曲艺术导赏和演出,积极培育“昆虫”粉丝,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昆曲艺术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擘画了蓝图,展开了一幅宏伟画卷。此次全本《牡丹亭》的创排正是我们昆曲人在新征程上,秉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向经典致敬的一次再出发,也是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转换为重塑经典的一次生动实践。全本《牡丹亭》的推出是上海城市精神长期滋养孕育的结果,上海昆剧团将始终秉持“继承经典、打造经典、演绎经典、传播经典”的精神,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用戏曲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全本《牡丹亭》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对昆剧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我们每一个昆曲人的梦想和守望。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78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以保护和传承昆剧艺术为己任。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近300出精品传统折子戏,近70部整本大戏。剧团在致力于艺术继承的同时,有效推动新剧目的创作,曾四次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三次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剧协等部门授予“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2人13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2人29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上海昆剧团以精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为艺术追求,曾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比利时、希腊、丹麦、瑞典、荷兰、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享有盛誉。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上本丨3月8日(周三)19:30

中本丨3月9日(周四)19:30

下本丨3月10日(周五)19:30

【演出地点】

中央歌剧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