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的作者是谁(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是怎样的人他编纂的《昭明文选》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是怎样的人他编纂的《昭明文选》到底有多重要

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长子,因其去世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萧统聪颖好学,史书记载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贵为太子,却为人谦和。萧统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选》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萧统生平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和贵嫔丁令光之子,于中兴元年(501年)出生于襄阳,其父萧衍时任雍州刺史。萧衍后来起兵夺取帝位,建立南梁。次年,即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梁武帝萧衍

萧统从小便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根据《南史》记载,萧统“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说其过目不忘或许夸张,但其聪颖程度仍可见一斑。天监八年(509年)九月,年仅8岁的萧统便于寿安讲《孝经》,已经能“尽通大义”。

在他十二岁时,曾去观看审判犯人,在仔细研究案卷之后,他认为犯人虽然犯罪,但却情有可原,于是主张对其从轻发落。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早在萧统生母丁贵嫔去世之时,萧统曾派人四处求购风水好的土地。当时有人向宦官俞三副行贿,请求将自己的地卖给太子,于是俞三副便暗中说服了梁武帝,将这块地买了下来。后来,有道士发现这块地不利于太子,便将蜡鹅及其他物品埋在了丁贵嫔墓侧的长子之位,用来调整风水。再后来,深受太子宠幸的两个皇冠鲍邈之和魏雅之间有了矛盾,便向梁武帝打小报告,说魏雅为太子行诅咒祈祷之事,梁武帝派人前往墓地检查,果然发现蜡鹅等物。武帝大怒之下曾想追查,虽然在徐勉的劝谏之下最终作罢,只是诛杀了那位道士,但此事过后太子与皇帝之间却产生了隔阂,而此事也令萧统终生惭愧忧愤,难以自证清白。萧统去世之后,梁武帝甚至因此而没有将皇位传给萧统之子。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萧统在后池游玩时不慎落水,虽然被救出,但却伤到了大腿,最终导致其英年早逝,终年三十岁。

《昭明文选》的影响

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间,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了一部《文选》,因是萧统主编,故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中收录了自周代至南梁之间,130余位作者的诗文共七百余篇,乃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至于《昭明文选》的重要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了文学界限。自先秦两汉以来,文学方面仍然处在文史哲不分的情况,萧统对此作了梳理和区分,他认为经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 ,不属词章之作,只有符合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才能入选,因而将经、史、子之类的著作全部摒弃在外。而在编排方面,又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将所有文章划分为了赋、诗、杂文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8小类。还将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门,把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23门,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

2、对后世影响深远。《昭明文选》不仅为后人研究周代至南梁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资料,而且对唐宋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朝以诗赋取士,因此《昭明文选》便成为了当时人们学习诗赋的重要范本,甚至经传并列。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直到王安石上台,以新经学取士,此后《昭明文选》的重要性才有所下降。可以说,唐宋时期诗词歌赋如此繁荣,《昭明文选》可以说功不可没。

《昭明文选》使我国自先秦来文史不分现象有了明确的分界。《昭明文选》继往开来 ,对古今文体做了全面的阐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国第一部按体区分规模宏大的文学总集 ,这在文学史上是个开创。

昭明文选的作者介绍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

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

梁武帝萧衍长子。齐中兴元年生于襄阳。

萧衍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

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