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服饰?畲族服饰的文化传
发布时间: 2023-07-06

畲族的服饰

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

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

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

扩展资料:

畲族妇女的装饰要数发式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已婚妇女,她们有将头发从后面梳成长筒式发髻,像一个鸡冠形的帽子扣在后脑勺上,发间用红绒线环束。

有的是在头顶上放一个五六厘米长的小竹筒,把头发绕在竹筒上梳成螺形,显得很别致。梳头时,不仅要用茶油和水抹,还要掺以假发,所以显得高大、蓬松而且光亮。

结婚时,小竹筒要用红布包裹,上饰以银钗、银牌,盘绕着石珠串。有的前顶还用银质头花围成环状,头花下沿有无数银球、银片之类的装饰品垂落在眼前。

畲族服饰的文化传承

景宁成立畲族文化研究会保护、传承、弘扬畲族传统文化。景宁畲族自治县晓琴畲族服饰艺术馆开馆2015年5月16日,位于浙南山区的景宁县晓琴畲族服饰博物馆经整修后重新免费对外开放,该馆展厅面积达750多平方米,收藏有畲族服饰、彩带、银饰、刺绣等民间工艺品800余件。畲族服饰获参非遗传统手工艺创作展由景宁县非遗中心选送的非遗传承人蓝延兰民族手工技艺(畲族服饰)获参“中国梦想.美丽浙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主题创作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主题创作精品大展国庆期间在桐乡市举行。创作展旨在运用生动形象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中国梦想”,阐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体现和反映浙江人民群众“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壮志和追求。此次创作展全省各地共选送展作品587件,经专家评委会认真评审,展出作品共314件,获奖作品共102件。第二届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完美收官2014年4月3日,2014第二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在中国畲乡—景宁完美收官。最终,兰金美等6名选手脱颖而出,分获本届大赛金、银、铜奖,同时还评选了5名获得优秀奖的选手。本届畲族服饰大赛共收到全国范围内参赛稿件815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