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做太子多年,又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何最终还是没能登上皇位?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刘据做太子多年,又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何最终还是没能登上皇位

总得来说,刘据是因为被逼造反失败后羞愧而自杀,其中牵扯官场之事十分复杂,事情之所以到这个地步,与刘据本人和汉武帝的宠爱都有关系。很多人都认为刘据温仁宽厚,但我觉得这不仅是成就他的原因,也是毁灭他的原因。

刘据受宠爱,是因为他是汉武帝的嫡长子,而且他七岁就被定为了太子。刘据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加上汉武帝花费大力气请名师来教授学识,最终把刘据培养成为了优秀的人才。但是刘据有一点皇帝不喜欢,那就是他喜欢结交。

皇帝之所以儿女成群却被称为孤家寡人正是因为其不仅有心计城府,更不屑参与宾客朋友结交之事,说白了就是独断与集权(自私)。

刘据备受宠爱,皇帝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是默许的。无论是结交三教九流,还是结交达官显贵,刘据本身都没有错,但是他这样做难免给人留下口舌,容易形成党羽,一般来说就连皇帝也不得不忌惮,但这个时候汉武帝一心放在这个儿子上,刘据又小心谨慎,并无不妥之处,因此这段时间,刘据的声望是一直在增加的,而且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

另一方面,卫青支持太子,因为刘据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但讲究真凭实据,不乱用重刑,对待犯错的官员,私下调查后,发现可以从轻处理的,一定减轻刑法。这种处事态度令那些正义之士纷纷赞叹,但是也让那些奸诈小人心惊胆战。

巫蛊案发的是刘据太子之位丢失及其门客覆灭的原因,我们今天不细说这个事件,但是究其根本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汉武病重,深居宫内,且不与外界交流,一致外界传言皇帝病逝的消息,也导致刘据在起兵后以为皇帝真的已经遭到小人的残害。

2.小人横行,担心卫青后人连带之罪也落到他们身上,无论是憎恨太子的还是太子身边的,纷纷选择背叛了太子并在皇帝面前强加诬陷。

3.刘据沉不住气,就因为自己宫内查出巫蛊小人就难以安定,乱了方寸。这也是他平时一直宽厚待人,缺少了汉武帝的那种狠劲,不能再关键时刻处理好事情。

我们不能妄加指责,但是刘据之死确实与他性格脱离不了干系。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后来在汉武帝晚年,巫蛊事件之中,刘据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时遇害。当时,刘据已经有了一个孙子,名叫刘病已,也被抓到监狱里。汉武帝后来赦免了刘病已,刘病已由其祖母养大成人。

汉武帝去世后,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大权掌握在大将军霍光的手中。刘弗陵身体并不好,在当了十三年皇帝之后,刘弗陵去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为了能够继续掌权,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到了长安之后,却并不愿意听从汉武帝的摆布。最终,刘贺在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后被霍光废黜了。霍光废黜刘贺,也是事出突然。当时,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当时,汉武帝的儿子还有一个在世,这就是广陵厉王刘胥。霍光不愿意一个成年君主在位与自己争权,所以没选择刘胥。汉武帝的三儿子燕剌王刘旦的儿子也还在世。但是,刘旦曾经反对霍光,霍光也不能容忍刘旦的孩子当皇帝。选来选去,霍光选中了来自民间的刘病已,还给他改名为刘询,他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立即表示要归政于汉宣帝。汉宣帝虽说不到二十岁,但是毕竟从民间长大,知道人情世故。他明白,霍光的归政不过是做做样子。假如自己接受了霍光的归政,刘贺就是自己的下场。于是,汉宣帝说自己还年轻,需要多学习,天下事还要由大将军做主。当时,除了祭祀等事情之外,汉宣帝几乎什么都不管。他也十分怕霍光,见到霍光“若芒刺在背”。一直等到六年后,霍光去世,汉宣帝才真正掌握了政权。

汉宣帝亲政后,汉宣帝和霍氏家族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开始显现。在霍光去世后,朝廷的要害部门依然把持在霍氏家族的手中。霍光的女婿范明友担任度辽将军未央卫尉,任胜为助吏中郎将羽林监,邓广汉为长乐卫尉,赵平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负责屯兵事宜,霍光之子霍禹为大司马,霍光的外甥女婿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霍光的孙女婿王汉为中郎将。亲政后的汉宣帝逐渐开始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先后剥夺了霍家人的领兵之权。

霍家子孙并不甘心就此交出权力,在他们看起来汉宣帝此举完全是忘恩负义之举。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家人眼看着汉宣帝的逼迫越来越严厉,于是霍家人试图发动一场政变关键时刻,汉宣帝先下手为强,粉碎了霍家人的阴谋。霍光的全部子孙,无一幸免,都被处死。因受霍家谋反而被杀的人多达数千家,整个朝堂为之一空!汉宣帝亲政后,绝对不会允许朝廷之中还有自己不能控制的势力。霍光经营朝堂数十年,盘根错节,影响巨大。汉宣帝要想真正掌握政权,也必须清除掉霍光的势力。

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是怨恨吗为何不追为帝呢

刘据被冠以恶谥,并非汉宣帝这孙子太“孙子”,这已经是刘据所能获得的最好结果了。我们只需要弄清两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是对“巫蛊之祸”的定性问题,二是古代礼法障碍问题。

关于“巫蛊之祸”的定性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巫蛊之祸”是一场冤案,而且汉武帝生前已经给刘据平反了,证据就是汉武帝杀了苏文、灭族江充,把所有加害过太子的人全都处死,还建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

可人们没注意到与之相反的记载:

  • 一,刘据的唯一骨血刘病已并未及时赦免。

既然刘据被平反,他唯一的孙子,即汉武帝的皇长曾孙刘病已,就应该受到优待。可实际上若不是邴吉反抗,刘病己差点在狱中被汉武帝处死。汉武帝直到临终前,才留下遗旨,下令释放刘病已,但还是没有给他恢复皇族身份。

  • 二,卫子夫及其子孙们并没有恢复名誉。

卫子夫被收缴了皇后印玺,汉武帝遗令,让李夫人以皇后身份随葬茂陵。这表明,卫子夫已经被废掉皇后,汉武帝到死都没有给她恢复身份,甚至都没有让她迁葬茂陵。

同样,包括太子刘据、太子妃史氏、皇孙刘进及夫人王氏,以及刘据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得到死后应有的待遇。按常理,他们既然含冤而死,汉武帝应该拔高规格追封,实际上不光没拔高,连罪人身份都没给解除。

  • 三,汉武帝明确说“巫蛊案件”真实存在。

汉武帝生前曾经跟丞相田千秋有一段对话,大致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巫蛊事件是不容怀疑的,你亲自参与审理,并且再次挖出了木偶人,说明这事不是冤案;其二,你们审理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结论;三,这都是我的过错。

汉武帝为何有这么奇怪的表述?因为直到汉武帝去世,巫蛊案件一直在审理中,始终没有定论。

其实并不是案件有多复杂,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刘据确实有巫蛊行为,田千秋不敢,也不能把实情告诉汉武帝,而且一旦追查下去,朝中还有一大批人会受到牵连。

这种情况下,以田千秋、邴吉等人为首,采取一个“拖字诀”,审而不决,拖到汉武帝驾崩,事情不了了之,借此既保住了汉武帝与子孙们的骨肉情,又稳定了朝中的局势。

按汉武帝的一贯作风,既然认定了的事,早就嘁哩喀喳办了,哪容得下臣子们拖拖拉拉?原因是,汉武帝也不敢说破真相。

其实汉武帝内心认定刘据有巫蛊行为,但又不大清楚刘据参与了多深,更不能接受自己被儿孙们集体诅咒的残酷事实。

这事要传出去,汉武帝恐怕就会沦为历史上最难堪的皇帝了!所以,汉武帝与大臣们心照不宣,一方故意拖,一方装鸵鸟不想知道真相,双方默契地等生命的句号,来了结案件。

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可能给卫子夫、刘据及其家属平反吗?不可能的嘛!所谓“思子宫”,烧死苏文等,其实是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