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联,上联描写刘备,请对下联?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关系有多好十三爷的后代结局又是怎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对联,上联描写刘备,请对下联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主出的上联,我们从上联来寻找作者隐含的信息来源。

帝胄之后,说的是刘备是汉氏宗亲,刘邦后人。

飘零半生,指的是刘备卖草鞋为生,年过半白。

聚虎迎龙成大业,说的是聚集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还有赵子龙等辅政成为蜀汉开国皇帝。

知道这些信息,就不能对出下联,我按照上联结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事迹,来对下联。

我的下联为:和尚贱出,戎马半生,金戈铁马就龙袍。

以上就是川东袍哥的下联,对的不好,请各位高手大侠批评指正!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关系有多好十三爷的后代结局又是怎样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十三?这不就是胤祥吗?您要问他俩的关系?那不是亲兄弟而胜过亲兄弟。

大家伙也清楚雍正这人,第一个抠门,第二个薄情,第三个寡义,总之这人给人感觉不好相处。但对于老十三,雍正那叫个大度,这些让人诟病的性格缺陷,到了老十三这压根就没有。

最简单的例子,大家伙都知道搁过去,当皇帝的人都有一个避讳,自己的名就是自己的名,天下间其他人压根就不能用自己名中的任何一个字。

雍正叫胤禛,作为同一辈的兄弟,他其他的哥们胤字必须改了,不然犯忌讳,所以一帮子兄弟咔咔咔胤字全整成了允字。可到了老十三这头,这就不好使了。

“啥允祥不允祥的,给哥哥改回来,你呀还叫胤祥,咱爹给起的,咋能改了呢。”雍正嘴巴一咧咧,很不高兴:“咱兄弟还讲究这个,俺的后背丢给你都踏实,不就一个字的事吗?”

得,您瞅见没,这就是两兄弟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的表现。

那么雍正为嘛独独对这老十三例外呢?

这事得从根子上讲。

话说老十三的亲妈,那叫章佳氏,开头就是一宫女。后来康熙瞅着挺水灵的,这就拉到小黑屋了那个啥了。

这事弄的,这就中靶了,就有了老十三。老话说母以子贵,得咧,这章佳氏也就正式的成为了康熙庞大后宫中有那么一小脸的一个人。

说道这里有人要问了:“那么康熙是不是特喜欢这章佳氏?”

咋说呢?喜欢是喜欢,但不能加个特字。为嘛呢?因为毕竟章佳氏给康熙生了三娃娃,一个大小子老十三,还有俩闺女,而且这俩闺女不仅是公主还都加了和硕二字,不可谓不尊贵。(满清那爵位封号但凡加了和硕的那都是这一级别中的佼佼者)

所以喜欢二字没跑,但不是特字,为嘛呢?因为康熙到死都没有把章佳氏他们家包衣奴才的身份给剥离出来,在康熙的手上就封了个庶妃,这说的好听,其实搁老百姓家里就是个侍妾的地位。

也是因为这个身份的原因太低了,所以按照满清那祖宗的规矩,老十三不能养在章佳氏的身边,丢给了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身边养着。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层的关系,雍正和这老十三才有了交际。

因为雍正的母亲乌雅氏他开头的身份也是宫女,生了雍正这才破格成为了康熙的老婆中的一员,也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就把雍正丢给了当时身份显贵的佟佳氏养着。

因为遭遇相同,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交集人物乌雅氏,所以俩人就走的比较近。

再加上,雍正他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老十四。按说是亲兄弟雍正应该和老十四走的近才对,但乌雅氏这人有点子偏心,对这没有养育之恩的雍正横挑眉毛竖挑眼压根就是一陌生人,但对这老十四那叫个疼到了心尖上了,连带着老十四也不待见这哥哥。(老十四是养在乌雅氏身边的,那会乌雅氏的身份已经高了)

雍正这心里就苦,有阴影,这事弄的。所以他是把对亲弟弟的感情给了老十三。

老十三那数学还都是雍正手把手教的,从这一点您就能吧嗒出个味来。

咱也知道,外人除了老师教你,其他人都不愿意,尤其是这数学,教的时候特招人恨,特招人烦。这家里边教的人不是爹就是妈,他们教你开头还能和颜悦色,后头恨不得拿大嘴巴抽你。教的最好的其实就是哥哥和姐姐,没人整这差事。

老十三这人

话说这老十三他也聪明,不然十二岁的时候,康熙就把他带到了身边指导了很长一段时间。

反观老十三这里边。人都说母以子贵,这话不假,但他还有半句是子凭母贵。

老十三他母亲身份不高,娘家地位也不显赫,这就造成了他受其他兄弟的排挤。雍正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他其实想把这老十三当弟弟的看,所以小时候有个啥欺负的,雍正就站出来给老十三挡事,毕竟雍正的养母那是佟佳氏,虽然顶着个皇贵妃的头衔,可人家是后宫之首。(后来的皇后封号是死的时候加封的)

所以虽然蹲在雍正身边有点子冷,这是雍正的性格使然,但好歹有片可以晒太阳的好天气,所以这俩人的心就算是栓在了一起,老十三愿意给雍正挡枪。

咱说说挡枪的事。

当年康熙废了皇太子,这事之后一帮子急红了眼的兄弟这就开始对这那皇太子的位子发起了总攻,捎带着就想弄死皇太子。

这事弄的太过激烈了,康熙恼了,哦,你们这帮子家伙对自己个哥哥都能下狠手,那俺呢?有机会,你们是不是也要上手啊!

而这事上,大家伙都挤兑雍正,隐隐的康熙感觉这事是雍正闹腾的,这不老十三挺着个脑壳蹦出来,把这枪给挡下来了。

得咧,这老十三一家伙就被康熙给圈禁起来了,这一圈禁老十三生病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那腿就出了毛病,一家伙就成了一瘸子。

就这事,您感觉雍正不会记在心里,这才是能掏心的亲兄弟。

但也因为这事,虽然康熙也喜欢这老十三,但也预示着老十三在康熙的晚年走不到前边来了。

以后的事

回头雍正登基,第二天就把这老十三提成了和硕怡亲王,军权政权都压他肩膀上了。

而老十三他也对得起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干嘛事都很出色,这其实就是雍正朝的二把手。有些事您直接找雍正办,他拿大脚丫子踹你,但你饶个弯去找老十三,让老十三给搭个线,这事一准就成。

你比方说老十七胤礼的事,雍正最恨的就是他这帮子兄弟,压根就不准备重用。可回头老十三就说这胤礼心术不坏,怎么怎么滴,得咧,试试就试试呗,雍正根本就没有怀疑,这一试确实好,后来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

咱就说了,一般人那有这面子。

你别看俩人好的都能穿一条裤子了,但老十三一直严守臣子的本分,不敢逾越一步,这也是雍正看重他的一点。

您比方说,这雍正登基,按照祖宗的规矩,这就要分家,这一分家就会有分家费。老十三一家伙就得到了二十三万两。

咋说呢?那会雍正的国库里都能饿死耗子,满打满算就八百万两的碎银子,这新朝一开,用银子的地方海了去了。

所以老十三一开头坚决不要,雍正那是说了好几次,就要了十三万两,剩下的十万两退了回去。毕竟祖宗的规矩不能破,拿得少这也不成,这不打雍正的脸吗?做的恰到好处。

这不,后来雍正又要赏老十三,让他可以支配宫物六年,这其实也是按照康熙过去的例子整的,这事老十三又推迟了。这样的好人不赏这不行,这是雍正自己个想法。

所以回头,雍正又赏了老十三一顶郡王的帽子,让老十三从自己个的儿子挑一个出来戴上。

老十三一听,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似的:“俺已经是怡亲王了,家里边有一个儿子已经是郡王了,您再给俺的儿子来一个郡王,这使不得啊,这么些年下来祖宗就没这规矩。”

这不又推了,雍正说了好多次,老十三压根就不接受。

其实这些个东西,雍正都给他留着呢,直到老十三死了,这些个东西又赐给了老十三的后人。

“这回闭嘴了吧!给你的东西能拿着了哇!”雍正边说边哭了。

最后再说一件事,这事叫吞土受陵。

话说,当年雍正要给自己选一块吉地,死后好安葬,这差事他就交给老十三。

老十三找了大半天,找到了,雍正表示很满意,回头就把这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所谓的“中吉”之地赐给老十三,让他死后葬到这里。

听了这话老十三压根就不要,说这种地方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他压根就不能享受,坚决不要。

回头雍正非要给,老十三就说:“俺看上了你这万年之地六十里之外的一块地,虽然比不过您赐的那中吉之地,但很符合俺的身份,就那吧!”

得咧,皇帝一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所以就下了旨意。老十三得到了旨意之后,就命令自己的侍卫,从那块地去回了一块土。而老十三就把这块土吃了:“这样的话,俺就心安了,子孙有福了!”

这事是真的,不是啥野史里边的,在《内务府档》里边就有记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