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合肥的211高校安徽大学为什么名气不大?淮南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位于合肥的211高校安徽大学为什么名气不大

安大本科毕业快五年了。我想我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一、安大整体水平在中国确实属于中下游,这个不可否认。但是,水平不高也是相对而言的。别整个啥歪瓜裂枣都来说安大一无是处。在省外安大是很没有存在感,但是在省内啥情况,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第二、就我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同学毕业后的工作来看。安大本科毕业,只要你专业还行,在省内找个像样的工作还是可以的。我本人是学人力资源的,合肥众多大型民企和国企人力资源部有多少安大毕业的,各位可能不知道吧?省内考公的好岗位,你再去看看安大毕业的有多少人?大家都是普通人,读个书不就希望自己以后日子过得舒服点吗?

第三、安大有部分专业和老师上课水平确实不怎么样,有时候我们也挺无奈的,但是也有不少肚子里有真货的教授。有时候我们学生也迷茫,难道大学的学习只能学到这些吗?经过这几年工作的锤炼,我才明白,学校不会教给你什么,它能给你带来的,就是让你能近距离观察到你的同学和校友在同一时间都在做什么。安大喜欢玩的学生不少,但是努力学习的更多。只要你大学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和方法,你一生都受用无穷。

第四、安大一直不出名,学校自身有原因,发展一直没什么实质性和有效性的动作。此外,安徽原本就是一个很尴尬的省份,边缘化省份,近期比较火的新建自贸区的事,又没安徽啥事,我跟朋友开玩笑说现在自贸区是环安徽、江西、湖南自贸区。所以一个省份如此,那么这个省的省属大学水平势必会受到影响。

第五、说点题外的。如果你是安徽本省,且毕业后想留在家乡工作,分数差不多又是安大或者工大这个档的话,填这俩学校没错。

第六、考上安大可能不会让你光宗耀祖,但也不至于让你脸上无光。

淮南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张书领,1952年生,1968年二中毕业,69年入伍,曾任兰州军区68202部队参谋长,西安陆军学院院长,青海省军区司令员。

陈传阔,1945年生65年毕业于二中,70年入伍,曾任总参警卫局参谋处处长,93年起任武警部队,参谋长,司令员。

幸胜标1948年生于潘集区,64年入伍,曾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山东省军区到政委。

高义勋1950年生,68年毕业于淮南四中,2003年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胡开德,1919年生高皇镇老胡村人。曾任空四军,副军长,81年离休。

柏耀平,1962年生,大通区人,80年入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海军优秀舰长,任海军某支队,支队长,被誉为,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海天骄子。

六安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安徽六安历史上名人很多,今天主要介绍从六安走出来的1位开国上将和11位开国中将,中将排名以出生年排序。

洪学智:开国上将

洪学智(1913——2006),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43军军长,第4野战军第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前4次反“围剿”和长征,参与指挥过解放阜宁、淮阴、淮安等战斗,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随后参与指挥广东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过解放海南,参与指挥抗美援朝中第一至五次战役等历次重大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后,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任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梁从学:开国中将

梁从学(1903——1973),安徽省六安市人。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5军第74师师长,红28军第244团团长,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新四军新2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皖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指挥部队参加英山陶家河战斗、太湖战斗、商城飞机山战斗、湖北随县桃花山伏击战、河南光山县王园歼灭战、麻城县段水山阻击战、安徽霍山县花凉亭进攻战等数十次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皖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国夫:开国中将

杨国夫(1905——1982),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30军第90师270团团长,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司令员,山东纵队第3旅副旅长,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师长,第,4野战军43军副军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参加过四平攻坚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滕海清:开国中将

滕海清(1909——1997),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第10师28团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旅长,新四军4师第11、第9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2纵队司令员,第3野战军第7兵团21军军长等职,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徐立清:开国中将

徐立清(1910——1983),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西北野战军军政委、兵团副政委等职。参加反“围剿”和长征,参加过延安保卫战、解放西北等战役战斗。

新中成立后,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耀:开国中将

李耀(1911——2003),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8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19军副政治委员等职。

参加过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参加过吕梁、晋南、运城、襄樊、淮海、汉中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陶勇:开国中将

陶勇(1913——1967),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曾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林维先:开国中将

林维先(1912——1985),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曾任新四军第7师19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贤约:开国中将

张贤约(1911——2002),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曾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政治委员兼迪化军区政治委员,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皮定钧:开国中将

皮定钧(1914——1976),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师长,纵队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反围剿”和长征,参加过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24军军长兼政委,志愿军第9兵团第24军军长兼政委,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绍山:开国中将

曾绍山(1914——1995),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

曾任八路军129师旅旅参谋长,太行军区副旅长兼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副司令员,皖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先瑞:开国中将

陈先瑞,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

曾任红74师师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