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光秀是怎么死的?历史上明智光秀为什么背叛织田信
发布时间: 2023-07-06

明智光秀是怎么死的

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历史考据迷。只是说一点我粗浅的看法。明智光秀被称为“织田四天王”之一,在当时织田信长以成为日本“天下霸主”的形势下,已经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有几个家老可以抗衡,在一段时间甚至被称为“近畿管领”。知道“军神”上杉谦信被称为什么吧,“关东管领”。上杉谦信一辈子都在为这个官名而奋斗。足可见管领的魅力之大。当然,此管领于彼管领大不同,上杉谦信是大名,而明智光秀只是家臣,名望自然不能相比,但近畿在当时是日本的中心地带,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等有野心的强盛地方大名做梦都想“上洛”,在发生越后动乱之后,织田信长就命明智光秀的领导近畿,要知道,织田信长是极其藐视世俗观念的(其焚烧当时在日本极具民望的佛教中心长岛就是最好的证明),甚至他曾经私下要废除天皇,自立为帝,而天皇所在的京都就在明智光秀的近畿范围内,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明智光秀,这是极大的信任。明智光秀也尽心竭力致力于巩固织田家在近畿地方上的统治,此段时间近畿平稳安定,而光秀在近畿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除信长之外,无人能及,近畿管领”就是最好的证明)。1575年,明智光秀奉织田信长之命讨伐割据丹波藩国的波多野氏。经过3年多的苦战,波多野氏渐渐支持不住。为早日结束干戈,明智光秀将自己的母亲送入波多野军负隅顽抗的八上城作为人质,劝诱波多野氏家督波多野秀治亲赴安土城向织田信长谢罪请降。不料织田信长以波多野氏反复无常,不能相信,竟将波多野秀治与其随行的弟弟波多野秀尚一同斩首。八上城守军闻讯,悲愤不已,也将明智光秀的母亲杀死。虽然如此,没有了主将的八上城也很快被明智光秀攻陷。织田家终于占领丹波藩国,但明智光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母亲被害,名望受损。虽然据说作为人质的是光秀的叔母,还有的说送进城里的只是个西贝货,替身而已。但名望受损却是一定的,一个名震天下的将军却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对别人许下的承诺,不能够完成,对于一个领导这是一个多大的打击。而且也向别人宣布了一个消息,织田信长并不重视明智光秀,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奴仆,工具罢了。这样在织田家内部,其他家臣瞧不起明智光秀,敌对势力的人只会把他当作织田信长恭顺的大狗。此种耻辱,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德川家康也曾经被织田信长要求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思考了三天,忍痛杀掉了德川信康,但德川家康一直隐忍,直到自己“上位”)。另外信长又缔夺了光秀的领国:丹波藩国和近江滋贺郡,将其转封到石见和出云两国。可是在当时,此两国的领主是强大的毛利氏。跟他们要领地无异与虎谋皮。就算羽柴秀吉一路顺风,也不知道要打到哪个猴年马月才能攻下此两国呀。这令明智光秀绝望,而且本能寺事变前一个月德川家康自三河到安土城觐见信长,信长吩咐光秀以重礼相待。不料因为招待家康的鱼不新鲜,信长大发雷霆,臭骂了光秀一通。对光秀羞辱之极。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终于““敌は、本能寺!”。信长刚见到光秀时,信长尚未发达,光秀还是在朝仓家手下,而信长要求其为自己服务,俸禄是朝仓家的三倍。予以重任,而此“家兴业旺”时却做出种种破坏两人关系的行为,不能不令人深思,前面说过明智光秀在近畿声望提高到除信长之外无人能及,这是不会让哪个君主高兴的,看看史记中的萧何就明白了,皇帝刘邦在外打仗,每天都派人问候萧何,于是手下对萧何说:您在首都长安的威信无人能及,老百姓都信任你,现在皇上天天问候你是对你不放心啊。于是萧何惶恐,向手下人求救,手下人就出主意让萧何放高利贷,霸占老百姓的田产,萧何照做,有人告到刘邦那里,结果刘邦回到长安,哈哈大笑着当着萧何的面把告状信销毁。在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时,评定功劳,众臣都评定曹参为第一,刘邦却钦定了萧何,可见对萧何之喜爱。刘邦穷困时,萧何就多次帮助过刘邦。刘邦当了皇帝时,对此老部下尚不放心,更何况织田信长。而前面的这些事情总是打击明智光秀的声望,不能不说是甚至是信长有意为之。另外信长辞退了家老林秀贞,佐久间信盛。此二人皆是信长发家时的重臣,又让美浓三人众之一的安藤守就和重臣丹羽长秀的亲戚丹羽氏胜“下岗”。当然信长的想法是好的,不能干活,能力不行的滚蛋,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从人生最荣耀的顶点忽然跌倒谷底,从此一文不名,这些重臣的凄凉可想而知。日本多山地,境内丘陵地貌最为常见,虽然地域狭小,但小国众多与此有极大关系,在当时,各个地区是极其封闭的,领地中的子民甚至只知道领主,不知道大名,领主在国内就是皇帝,领地就是独立的小王国。现在信长说对其说废就废,而且一起就废了四五位重臣,不能不叫其他手下担心。日本不同于中国,中国皇帝对手下大臣说废就废,是因为大臣在朝中,没有领地的税收,没有军权,说废就废,说杀就杀。而日本的大臣,尤其是重要的大臣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军队,自主性极高,独立性极高。自然离心力也极强。而且,织田信长狂妄自大,虽有才能,但暴虐至极,对敌人残酷,焚烧长岛,对亲附自己人的人冷酷,逼杀德川信康,又解雇自己手下的多名大臣[/tr][/tr][/tbody][/table][/tr][/tr][tr][td][table][tbody][tr][td][table][tbody][tr][td]即使明智光秀不出手,早晚也有其他人出手。本能寺事变之前,织田家众人就已经不能齐心协力了,只是在织田残酷的手段下不得不屈服。可以说明智光秀做了别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事。当然明智光秀并不太明智,因为他说出““敌は、本能寺!”却没想到后果,如果自己杀了织田信长,应该如何应对,或者说,明智光秀对形势估计不足,未做好充足准备。事实上明智光秀在近畿声望虽隆,但在众大臣中声望不足(事变之后,兵力不足,没有其他家臣的响应是其最好的证明)于是在明智光秀完成本能寺事变的壮举之后,迅速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总结明智光秀,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一个人改变了日本的历史。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还在,日本就会早几十年统一。日本民众就会早点太平(不过也不一定,以信长那样暴虐的人,统一日本也许日本更遭罪)。明智光秀加速了织田家的灭亡(依织田信长的那几个儿子,织田家早晚灭亡)。更因本能寺事变一举成名(多年征战,一定有不少明智光秀打得漂亮的战役,但本能寺事变以太阳盖群星),更成就了我们的“农民皇帝”丰臣秀吉,甚至未来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抱着德川家康激动得痛哭流涕:感谢你啊,感谢你)。日本历史中多诋毁明智光秀之言辞,以臣弑主,大逆不道。但在战国时,“下克上”很常见,这不算什么过错。而且在现代人明智光秀很得人们的同情,甚至被看作一个悲剧人物。

历史上明智光秀为什么背叛织田信长

1、夺取政权。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历1582年6月21日)凌晨,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君信长。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变。

2、丰臣秀吉与明智光秀合谋造反。不过丰臣秀吉欺骗明智光秀,于本能寺之变后打倒明智光秀,原因是秀吉没有理由以极快的速度由中国地方返回京都。于是先与毛利议和,逼城主清水宗治切腹,而后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回京都,与明智光秀决战于山崎会战。

扩展资料

明智光秀背叛织田信长:

六月二日清晨,明智叛军把本能寺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时跟随在织田信长身边的,只有小姓数十人。据说信长最初猜测道:“是城介有异心吗?”城介指的是秋田城介,也即其长男织田信忠,信忠近在咫尺,信长大概是想到了老丈人斋藤道三的往事,以为亲儿子想要夺权篡位吧。由此可见,他对光秀谋叛,是毫无心理准备的。

《信长公记》说:“信长公取弓放箭,仅仅放了两三发之后,弓弦崩断;再以长枪应战,结果肘部为敌长枪所伤。信长公自知不免,遂命令身旁的女性逃出。此时,御殿上已经烈火熊熊,难以见到信长公最后的身影,料想他已在御殿深处自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本能寺之变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