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芮的介绍?刘邦唯一放过的异姓王吴芮,他为何能够平安传五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吴芮的介绍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南昌城赣江岸边的滕王阁第四楼,有一幅巨大的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壁画。在这些杰出人物中,鄱阳县人吴芮居第一。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刘邦唯一放过的异姓王吴芮,他为何能够平安传五世

因为吴芮他治民有方,做人低调,而且还主动削权,降低刘邦对他的敌意与戒备,之后便平安活下来了。

在最初的时候,吴芮还是秦军的一份子,并不是刘邦的麾下。吴芮的背景也还是很大的。吴芮是吴王的后代,吴国被勾践灭了之后,他们也就逃命去了,迁居到了现在的江西附近。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吴芮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推荐为县令。

之后便到了陈胜李广起义的时候了,在没有一个人响应的时候,吴芮是第一个响应起义的官员。开始的时候投靠的人是项羽,而不是刘邦。吴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在投靠项羽了之后开始任用犯人. 之后去征战别的地方。之后淮南王英布率领他的军队投靠了吴芮,人家带着大军投靠,吴芮也不能没有表示,吴芮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英布。这样亲上加亲,英布成了吴芮的女婿。

在把咸阳打下来之后,项羽封了个衡山王给吴芮,而且还封吴芮的女婿英布为九江王。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吴芮认识了张良,并且与张良结交,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张良劝说吴芮,放弃现在的一起去投靠刘邦,在以后一定有个好未来。投靠了刘邦之后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吴芮以自己是吴王的后代拥护刘邦为新的皇帝。

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封吴芮为长沙王,也是一个异姓王爷。吴芮在封地里特别的有民心,而且对百姓十分体恤,也十分的得民心,他开发当地的田地,开荒种庄稼,而且他自己还是“重民”的思想。能到这个地步刘邦对他的戒心一定不小。吴芮自己也知道不能遭到帝王的猜忌,一旦帝王对自己有了猜忌心,那么自己就完蛋了。所以他一直听从张良的话,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他把原来属于自己的封地大部分都分给了刘姓的人(刘邦的亲戚们)。

之后还把自己手下的精兵良将交给刘贾去管。在英布谋反的时候,虽说吴芮是他的老丈人,但是吴芮并没有跟他一起去谋反,而是紧急的去通知刘贾,要刘贾小心。就这样刘邦对他的猜忌心便没有多少了。

可惜了,吴芮在四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所谓英年早逝啊我,由于吴芮并没子嗣,所以在他死了之后长沙王这个称号便被取消了。长沙王这个称号大概在是存在后四十六年。这些就是为什么刘邦不除掉吴芮,多半因为吴芮识时务。

吴芮何许人也

  吴芮(公元前241~公元前201年),景德镇浮梁县瑶里人。自从吴国开氏始祖泰伯廿三世孙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亡,勾践毙夫差于余杭山卑犹亭,吴国王子王孙先前己四散避难。据《吴氏宗谱》载;吴王夫差被越国灭亡后,越王勾践命人斩草除根,杀戮吴王夫差后人,于是,太子鸿和王子徽的子女,分别从安徽休宁翻过虎头山和婺源嶂公山隐匿到了浮梁的瑶里、九龙、西湖、江村、兴田、金竹山、南安、寿安、鹅湖、蛟潭、三龙、福港等地驻扎了吴国南溃兵马生存下来。
  吴芮是泰伯的第廿九世孙。吴芮在小时候十分聪颖,很受祖父疼爱,经常对他讲祖上的故事,回忆吴国的辉煌和富饶,讲解历史上的种种教训,从医学角度讲解易学的辩证道理,从棋艺中讲解当年祖先里著名军事家吴起的兵法、阵法。从小教他健身强体,练习拳脚武艺。经常和爷爷为伴爬山采药,听爷爷讲祖公公泰伯爱民如子的开国故事。他打猎捕鱼,饲养家禽,参加农业劳动。
  青年时代的吴芮,经常研究《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带着吴氏族人子弟和当年跟随一起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阵法。当时正处在战国年代,《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有旱灾1392次,水灾1621次。公元前214年,吴芮见到徐福(名议,生于公元前255年),徐福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涉猎广泛,精通儒墨道兵医各家的人,徐福祖上曾在吴国任御医,随太子友(太子鸿)一起南下到瑶里,其后人也一直以医传世。徐福到瑶里,吴芮的父亲吴申热情接待了他,而吴芮特别喜欢听这位走南闯北的朋友讲天下见闻。徐福特别看重吴芮兄弟俩,尤其是吴芮的弟弟吴莚,吴莚由于长期采药打猎,练就一身好武艺、好箭法,吴莚也想走出去见识一下世面,于是,吴莚从旧部后代中又挑选十几个能医善猎、有武艺、还会制陶、会种植药园的青年作徐福的弟子和侍卫,离开家乡随徐福而去。这一去,吴莚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据说,随徐福走遍名山大岳,四处奔波行医,最后随船三千多人东渡入海到日本了(据日本史学界研究资料)。
  公元前278年,位于湖北江陵的楚国都城郢城被秦攻占,楚王室东迁至安徽寿春,秦军追击楚国王室,无暇顾及番越地带。在战国时代末,兵荒马乱,散兵游勇四处抢劫,吴芮不忍看到乡亲受到损害,组织队伍抗击流寇。吴芮为人宽厚,对于散兵游勇,只要不袭扰百姓,一律给予出路。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队伍不断扩大,他十八岁时就统制兵马一万七千多人,分布在通向浮梁的各处要道,这支部队军纪严明,很受百姓拥戴。他的母亲梅氏为人十分贤慧,要他藏兵于民,兴农兴商。所以,他的部队吃穿不缺。在那时候,浮梁没有地方政权。吴芮派出自己队伍中的得力骨干到四乡发展,其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公元前二0七年二月,秦国面临各地义军武装割据的局面,采纳左相李斯谏言,稳定南方,阻止百越地区背叛,封吴芮为番君。 “番”字的含义就是土著种田人的意思,“君”不是指君王,意思是指用一个竹子做的束发的帽子“冠”,即给吴芮管理整个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权的封号,不给财政支持也不收税。吴芮父亲并不高兴他做什么官,只希望他爱护百姓,但同时也希望彻底解决吴越相争之后吴氏后裔隐蔽生活的局面。吴芮很希望象他的祖辈一样也找一个象太湖一样的地方发展事业,他爷爷给他一张“太衍水”(古代对昌江河的旧称)流域图,希望借朝廷给予的合法身份要他出去打天下,吴芮牢记家中长辈嘱咐,带着自己的队伍,告别乡亲,离开瑶里。从此以后,吴芮开始了新的征途。
  从水路进入鄱阳湖后,吴芮靠岸建城,立为据点,这就是今日的鄱阳县。后来清人蒋士铨有七古咏:其中道“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贼勇,汉家名将秦时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在鄱阳,吴芮首先用强硬手段清除盗匪劣徒势力,积极发展民生大计,开通航运,开发渔产,推广农业。
  由于秦始皇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地人民投奔吴芮。他听从部下意见,起用刑徒(秦朝对反抗朝廷人面上剌字的犯人)支持项羽,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史书上载:“番阳令吴芮,甚得江湖民心,号曰番君。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将其兵击秦。”一年间,吴芮不仅在鄱阳湖流域行仁政发展经济,而且势力范围扩大了数倍。公元前204年,吴芮取下长沙后,在滨临湘水的这块沃土上,建设起了古城长沙。当时北方兵荒马乱,吴芮辖区相对来说平静,吸纳了大量商家南下长沙。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魏人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湘水》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所筑也。”这是现有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沙城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记载。之后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史载“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