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唐朝的禁奢令是为了让人回归简朴还是另有目的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唐朝的禁奢令是为了让人回归简朴还是另有目的

目的很简单,盛世下的贫富差距被拉大了——富者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在盛世繁华的背后,有着与其严重不符的叛乱和农民起义。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旧贵族的长久利益。明面禁奢令,背地仍然纸醉金迷!

晚明所谓“尚奢靡”风气形成的原因

明朝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崇尚俭朴,到了晚明时期,却出现了竞相奢靡的社会风气。对于这种变化,晚明学者顾起元曾经做过这样的论断:

南都在嘉、隆间,诸苦役重累,破家倾产者,不可胜纪,而闾里尚多殷实人户。自条编之法行,而杂徭之害杜;自坊厢之法罢,而应付之累止;自人马重纸之法除,而寄养赔破之祸苏;自编丁之法立,而马快船小甲之苦息。然而民间物力反日益凋瘵,不自聊者,何也?尝求其故:役累重时,人家畏祸,衣饰、房屋、婚嫁、宴会务从俭约,恐一或暴露,必招扳累。今則服舍违式,婚宴无节,白屋之家,侈僭无忌,是以用度日益华靡,物力日益耗蠹。且曩时人家尚多营殖之计,如每岁赴京贩酒米、贩纱缎、贩杂货者,必得厚息而归,今则往多折阅。殆是造化默有裁抑盈虚之理,故难偏论也。

简单点说,他认为这都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给害的。

一条鞭法推行之前,百姓害怕露富招灾;一条鞭法的实施给社会累积了大量财富,解除了人们日常消费的后顾之忧,进而因为日益华靡的高消费,导致了“物力日益耗蠹“的结果。 大家看看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五猪”,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实际上晚明奢靡之风出现在张居正推行改革之前,早在弘治、正德年间,周玺就做过这样的记录:

“中外臣僚士庶之家,靡丽奢华,彼此相尚,而借贷费用,习以为常。居室则一概雕画,首饰则滥用金宝,倡优下贱以绫缎为袴,市井光棍以锦绣缘袜,工匠役之人任意制造,殊不畏惮,虽朝廷禁止之诏屡下,而奢靡僭用之习自如。“

有钱人奢侈消费,没钱人贷款消费,提前消费,难道这些人是穿越过去的败家子么?

如果把视野放宽到整个明朝的社会风气变化,可以发现,明朝的民风经历了一个从崇尚俭朴到崇尚奢靡的巨大转变,而超级吊诡的是,正是当初近乎变态的崇尚俭朴,才会出现末期近乎变态的崇尚奢靡。

而在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中,明初的粮长制度和晚明的一条鞭法是两个重要的节点。

一,明初推行的粮长制度,造成了近乎变态的崇尚俭朴,人们被压抑的消费欲望犹如囚笼中的野兽,等待着释放的契机。

明初的粮长制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田赋制度,简单点说,就是为了保证政府高效有序的征粮,政府指定各地种粮大户作为粮长,负责征收辖区粮食并且要解运到京城,粮食征收不上来,粮长自己要垫付。明初粮长都是大户,被催征的是小户,以大催小很容易,粮长自家垫付亏损的也就不多;到了明中期,中小户人家也被拉去当粮长,没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催征难度明显加大,一些粮长只能用赔垫的方式完成征粮任务,不少人因此倾家荡产。再说解运,明成祖迁都北京,运输成本飞速提高;慢慢的怕当粮长成为这一时期人们的一个普遍心态。这个时候,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不但穷人哭穷,富人也开始哭穷,谁也不愿意当粮长:“诸富人在籍中者,争衣褴褛衣,为穷人状,哀号求脱。”看见没有,整个社会出现了变态的装穷哭穷的风气。

这个时期,崇尚俭朴,也许只是逃避祸乱的一个保护色,人们被压抑的消费热情,迟早会被激发出来。一旦制度出现变化,一切都有可能被翻盘。

二,明朝中后期,皇家与民争利,贪得无厌,奢靡之风从上往下传导。

《明武宗外纪》记载,武宗一生嗜酒成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饮酒的器具。并且建立了“豹房”,每天征召教坊乐工入内应承。最后玩死在豹房之中。皇帝如此,大臣也上行下效,严嵩这样的奸臣巨贪不用多说,张居正这样的官员,穿戴也极其讲究,“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

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社会崇尚奢靡之风推波助澜。

前面讲过,新政之前,国家已经有崇尚消费的风气。明初那种以崇尚节俭简朴生活为职志的政治理想消失殆尽;从皇帝到贵族,搞钱捞钱成为了核心任务,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人都会有印象,为了给皇帝搞钱,改稻为桑,弄出多少人间悲喜剧。天下都是朱家的,但是皇帝还是玩起了与民争利的把戏,老百姓看透这一切之后,会怎么办呢?花呗!一条鞭法把人们露富的顾虑全部打消,税粮官征官解,一切上交的税负都可以用银子结算,换句话说,只要交给国家的银子交足了,老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晚明人的奢靡生活与其说是解缚之后的享受生活,倒更象是某种心理宣泄,消费行为从先前的不露山、不显水变为专为露山、专为显水,讲排场、讲攀比甚至求新奇、求怪异成了社会生活的特征。

举个例子,人们尽可能地利用各种交际场合展示自己的财富。比如在朋友燕聚之时,酒桌上所摆放的各种高档酒具:

“近年以来,吾松士大夫家所用酒器,唯清河沛国最号精工,沛国以玉,清河以金,玉皆汉物,金必求良工,访古器仪式打造,极为精美。为了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营造足够旺盛的人气,有钱人又豢养戏班、添置奴仆。不仅富贵者乐此不疲,甚至贫贱者也不甘寂寞:“厌常喜新,去朴从艳,天下第一件不好事,此在富贵中人之家且犹不可,况下此而贱役长年分止衣布食蔬者乎?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

不仅如此,读书人也参入到了这股争奇显怪的潮流之中:

“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妇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有人改编了古诗: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结果是什么呢?奢靡永远是亡国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即使崇祯皇帝省吃俭用,无奈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从明朝到现在,都有人用消费主义的理论为崇尚奢侈辩护,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但是从上到下的高消费,寅支卯粮,消耗掉的财富大于产出的财富与资源,这个社会还能持久么?

小清新们不要闹了,没有爹妈在后面撑着,你敢挣一个花两个么?

总结一下:晚明崇尚奢靡之风,是对明朝初期过分节俭生活的反弹,其中上层做了榜样,张居正一条鞭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最后这股奢靡之风,吹倒了大明江山。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