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堂写作课》读书笔记:2万字长文,分享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心
发布时间: 2023-07-11

很多人都有一个作家梦,对那些依靠写作走上人生巅峰的人羡慕不已,比如网络小说的大神、比如自媒体的头部账号——这些人依靠写作获得成功,名利双收,成为人生的赢家。

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非常羡慕那些写网络小说年入十万、百万、千万乃至亿万的人,终于有一天,决定“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决定尝试着学习写作。

参加了不少培训,比如自媒体写作、网络小说写作、读书变现、写作训练营……等等,也购买了各种专家、前辈推荐提升写作水平的书籍,比如鲁迅全集、古文观止、蔡东潘历史演义、黎东方细说历朝历代、资政通鉴……

培训课学了什么东西,大部分都忘记了;大部头的书籍比如蔡东潘系列、黎东方系列也没看多少,倒是一本基础写作书籍,感觉受益匪浅——那就是夏丐尊、叶圣陶先生编写的《72堂写作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72堂写作课》是一本民国教材,书中文章均选自夏丐尊、叶圣陶先生合编的《国文百八课》。本书本应108课,但当时对日本的全面抗战爆发,没能出版完整,只留下了72课。

全书一共72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不可不读的好书。

下面我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文章面面观

文章是记载世间事物、事理和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

文章包括内容和形式的两方面:

内容:文章中的事理是否正确,情感是否真挚?这些事理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于人们有什么帮助?

展开全文

形式:包括文章叙述方式、遣词造句、标题、段落、乃至标点符号……

叶圣陶先生认为:中学里面语文课的目的,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

第02&03讲:文言体和语体

文言体就是文言文,语体就是白话文;

所谓文言,就是古代的语言。古人依照当时的语言写成文章,后人不管语言是否变迁,也模仿古人的语言写文章,导致文章和口语的区别,形成了所谓的文言文。

文言体和白话文的区别:

1、由简单而繁复。

文言文简单,白话文复杂,文言文只需要一单字。白话文相对复杂有些。比如:

文言文的“衣”字,在白话文里面,就要具体分为:衣服、衣着、衣裳、衣物、穿衣……文言文的“道”字,如果用白话文来表达,就需要具体讲清楚,比如道德、道路、道理……

2、从繁复到简单。

文言文的代词非常繁复,但白话文却很简单。比如在文言文中的汝、尔、子、若……等等,在白话文中就是一个字“你”。白话文中的“我”字也同样对应着好几个古文。

3、从古语到今语。一些文言文的字在白话文中不会再用了,有了新的代替。

“曰”——“说”;

“矣”——“了”;

“牛犊”——“小牛”

第04讲:作者意见的有无。

文章当然是作者写的,但却不一定都有作者的意见。

比如:

在文章写“昨天下了一夜雨”,这就是描述了客观事实,没有作者的意见在里面,无论谁来描写都脱离不了这个事实。

在文章写“昨天下了一夜雨,长江水位接近警戒线,请有关部门一定注意防汛工作”,这就有作者的意见在里面了——敦促有关部门注意防汛。

再比如:

在文章写“我家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中国泼墨山水画,一幅是西方油画”。这就是客观叙述了,没有作者的意见在里面、

在文章写“我家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中国泼墨山水画,一幅是西方油画。我其实比较喜欢中国画,中国画充满了诗趣,这是西方油画所没有的”,这就有作者的主观意见在里面了——中国画充满了诗趣!

第05讲:文章的分类。

基本分类: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叫记叙文;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叫论说文。

记叙文的目的就是把事物的形状、事情变化的过程描述清楚给大家看,让大家看了文章,就好像亲身经历了一样。作者不需要表达意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了。

论说文是作者对事件的评论或阐述某个道理,目的是让大家信服、理解,作者是要表达自己的意见的。

如果再具体一点,文章可以分为四类:

一、记叙文:记录或描写事物的形状、光景

二、叙述文:叙述事物的变化经过

三、说明文:说明事物和道理

四、议论文:评论事物、发表主张

一篇普通的文章一般包括上述两种以上的性质。要么在记叙之外兼有叙述、说明的分子,要么在叙述之外兼有议论的分子。

全篇单纯一种性质的文章不能说没有,但比较少见。

第06讲:应用文。

文章如果换个维度来分类,可以分为:普通文和应用文。应用文写作是为了公务和个人事务而写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的应用文包括:书信、合同、借据、收据、状子(起诉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一般来说,应用文都有特定的格式,面对的也是特定的读者(对象)。普通文没有格式限制,可以很自由发挥,应用文不能不遵守格式。

第07讲:书信的体式。

书信包括三个部分:

前文:第一部分叫做“前文”,内容主要是打招呼和寒暄;

事务:第二部分是事务,这是书信的最主要的部分,也是你写信的目的。

后文:第三部分仍然是寒暄,叫做“后文”。

比如我要写一封信问你借5000块钱,在前文部分寒暄回顾我们的友谊,事务部分写我最近手头紧,想找你借5000块周转一下,后文部分再感谢一下你!

大学生给父母写信要生活费,一般来说,前文部分都会关心一下父母的身体,中间写要钱干什么,后文部分还是请父母保重身体!但不需要千恩万谢!

前文和后文的繁简程度,因对象的亲疏而不同。

第08讲:书信与礼仪

现在我们都不怎么写信了。但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的上千年,书信都是人们最主要的联系方式。

凡是文章,都是由自己假想的读者(粉丝群)的,写作的态度和方法因读者的不同而变换,说话也是这样,同是一场演说,对学生讲和对社会大众讲,措辞、口吻、神情都是不同的。

书信的读者是特定的个人。书信是非常注重礼仪的,历来书信多用敬语,比如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敬爱的先生……

称呼同辈及以上用“您”,称呼晚辈不妨用“你”。

书信通常用请安问好做结,署名下面常用“顿首”、“敬启”、“敬上”、“拜启”等字样。

第09讲:书信与诸文体

普通文章的种类有记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书信中各种都有。书信可以是记叙文或叙述文、也可以是说明文或议论文。

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只在格式上,不在内容上。有些书信只要把头尾去掉,就可以是普通文章,或是游记,或是关于人生或社会事务的议论。

第10讲:记述和叙述

作者不表示自己意见的文章叫做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记述文和叙述文两种。我们观察事物,一是从光景着眼,一是从它的变化着眼。

描写事物的形状、光景是记述,描写事情的经过,事物的变迁是叙述。

记述是空间的,静止的,好像相机拍照片;叙述是动态的、时间的,就好像视频和电影。

我们描写一个人,他外貌如何,穿衣打扮如何,正在做什么事,周围有什么东西等等都是记述。

如果写他幼年如何,求学时代怎样,毕业后先从事什么工作,后来又获得了怎样的发展,这就是叙述了。

我们写一个名胜古迹,描写可以看到的风景,是记述。如果回顾这个名胜古迹的来历,后来经过什么样的破坏,又经历了怎样的修复,这就是叙述了。

记述是照片、叙述是视频,那么叙述其实就是许多记述的连续!

现实中的文章,很少有单纯的记述或叙述,一般都是二者俱全,我们就概括的叫做记叙文。

第11讲:记述的顺序

描写一项事物,需要注意观察,记述的顺序就是观察的顺序。

事物在空间,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理论上随便从哪里开始都是可以的。但也有许多事物是有统属的,比如描写一间房子,你要先写房子的名称、方位、形状等,然后顺次写会客厅的陈设、卧室的布置、厨房、洗手间……

记述文描写事物的光景,要想把事物的光景说明白,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一个是着眼于位次,把事物所包含的千头万绪的事项,依照自然顺序,分别描写。比如前面提到的描写房子,从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依次描写。

一个是着眼在特点,把事物的重要的某部分详细述说,没有什么特点的简略带过。写房子的时候,如果是学者的住宅,就应该着重书斋的描写,其余厨房什么的不妨从略。

顺序不乱,特色明显的,才是好的记述文。

第12讲:叙述的顺序

叙述文所写的是事物的变化,变化、变迁、经过等都属于时间维度。时间的顺序,可以说就是叙述的顺序。

写旅行的情形,必得从起程开始写,什么时候启程,先到什么地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