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屋(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的农村有啥不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的农村有啥不同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儿时的记忆了,现在的农村和小时候的农村已经不一样了。

过去的农村破墙烂房,七、八十年代,村子里还有茅草屋。多数是瓦房,但砌墙的人家不多,房屋周围是用泥巴、竹栅栏、苞谷杆来做成的“墙”。一到干燥季节,家家户户防火,就像防战争似的紧张。

过去的农村没有水泥硬化路,一到雨季满是泥泞。那时候,大人走路摔倒是常事,更何况老年人和小孩子!晚上用的是煤油灯,每家都有好几盏煤油灯;本来家里就被每天烧柴草冒出的烟,熏得乌漆麻黑的,在煤油烟的加入下,屋里显得更加漆黑。

大人晚上有事外出,除有钱人有铁皮电筒外,多数是打火把。材质有干竹片、葵花杆,路途近就扯一把麦草或稻谷草来点亮。过去没有自来水,喝水去水井里担,没有水井的地方,人就喝泥塘里面的水或河边的水;来不及挑水时,就接雨天的屋檐水来喝。

儿时记忆,平时生活简单,每顿主食就是大米和着苞谷面、麦面,就是人们说的“两掺饭”和“麦砂饭”;但大米的份量很少。也有吃荞面的,高山上的人才能吃得上。吃的菜就是自己种的蔬菜,多数人家以素食为主。这可不是人们在养身,而是粮食少,不敢用粮食来喂猪。之所以,当时的人们只能吃上少量的菜籽油,根本很少吃上猪油。再说,农村人干体力活,没有猪油吃,人们干活时会打捞窜,肚子经常“哗啦啦”的叫。到年底时,人们才能吃上几顿好的饭菜,孩子才能穿上盼望了一年的新衣服,也才终于看清楚一角、二角、五角钱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房和屋檐相交辉映。平房居多,仍有少量瓦房,但瓦房已被装饰,更加显得耳目一新。漂亮的房子里面装修得愈加漂亮,水粉、贴瓷砖、粘墙纸;装饰有豪华的吊灯、各种形状和有功能的灯管;室内摆设有电视、电风扇、电脑、电冰厢,炊具用上了电器化。

户户门前有硬化路,村村有硬化路;村与村之间路路相通。摩托车、小汽车终于在农村的怀抱中,每天来回穿梭了。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村子里有广场,各种设置一应俱全,农村变成了一座座大花园。

国家对农村的“厕所改造”,农民用上了整洁的卫生间;政府为农网改造,农村用上了网络,村子里安装了节能灯;政府为农村寻找水源,家家户户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国家为农村“脱贫攻坚”,农民吃的也改善多了,有粮有油有各种新鲜蔬菜;大部分人能养牛养猪养鸡鸭鹅。想吃肉有现成的,想吃鸡蛋、蔬菜有新鲜的。

穿的更不用愁了,一年四季换新衣服。有的孩子还越来越挑剔了,不是名牌不穿;年夜发押岁钱时,十块、二十块不要,单挑绿色和红色的要。生活好了,连孩子对钱的辨识能力也增强了;胃口也变了,有大米饭有肉都不想吃了。平时嚷着上街要喝奶茶、吃锣锅、吃烧烤。

以上所述,就是儿时的农村与现在农村的不同。写到这里,自己心里反倒觉得怪怪的:儿子记忆中的农村,人们虽然过得艰苦,但农村热闹。邻里之间友情满满,孩子也过得天真烂漫。现在的农村,虽然满目高楼,村子里却越来越冷清,邻里之间也很少来往,孩子也缺少了许多童趣。因此,在时代的洗礼中,或多或少会给农村留下些许遗憾!

你的记忆中,家里是哪一年通电的

你的记忆中,家里哪一年通电的?说实在的,当翻到这道题目时,一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印象中,家里通电应该是1976年,那年我十岁,读小学二年级。

我老家在溧阳市西北角的一个小山村,百十户人家,掩映在一片绿色的丘陵山野中。

小时候,一到天黑,就点煤油灯,老家人都叫洋油灯,玻璃做的灯坐,上面一个铁皮做的灯头,四面有四根铁片,灯点亮后,可以卡住一个玻璃灯罩。

那时我已上学,做作业时,就趴在这样的灯下做,因为离远了,灯光就暗淡了!烧的油为煤油,那时也叫洋油。

我小姑家在溧阳的上沛,她家在街边上,那时她家已有电灯了,过年到小姑家拜年,见她家的电灯,感觉很神奇,一拉线,灯就亮了,再一拉,灯就关了。不象我家,即便冬天要睡觉了,也要坐起来吹灯。

1976年,村上也开始架线用电,记得也是在这样的季节,傍晚时分,大队里开始送电,家家户户的人跟办喜事一样等着那一刻的到来。整个村里人都在交谈用上电灯这件事!女人们则在谈电的可怕,因为在这之前,电工做过用电的简单知识介绍,让大家知道,触电会电死人的!

一会功夫,电来了,小村也都亮了。我们小孩子一户一家的去看别人家的电灯有没有亮。跑到腊狗家一看,正听他说灯泡亮一下就不亮了,又不敢上去换灯泡,正着急的不行。见我们小孩子来了,就叫我们帮他去叫电工来换灯泡。那天大队里的电工就在村上,我们知道在谁家,就帮他去叫了。

电工来了,帮他家换了只灯泡,并告诉了他换灯泡的注意方法,叫他不用怕,注意点就行了。灯泡一换上去,一拉开关,灯就又亮了。

以上就是我对村里第一次通电的记忆。一晃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你童年记忆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谢邀请!

我出生于65年后,记忆中的房子是木头和黄泥抹的,房顶全部是木头板子,有房洞,里面放入厚厚一层锯沫子,冬季特别暧和。因为在东北林区,冬季气温较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屋里有火墙火炕,非常热乎。

我们家的房子比较大一些,人口多,我们全家8口人,加上我父亲的几个干儿子,都是从山东老家投奔我父亲!很热闹啊!到了79年秋天,我们就搬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我们兄弟三个大哭一场,舍不得离开家乡和小伙伴们!更舍不得老师和同学。

搬到异乡的环境里,什么都看不贯,常常想念土生土长的故乡!每个星期都坐火车回去看一看,住一二天,真是难舍难离的感觉。

80年我参加了工作之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回家乡去,但更多的就是想看看老屋,因为哪里留下了我太多的回忆!在这里出生、成长,酸甜苦辣都曾有过。更让我难忘的是我的母亲!在这所房子里去世,每一个角落都会让我清晰难忘和留恋!我萌生了好几次想买回老房子的念头,可是我无能为力。

后来再回去的时候,老房子已经拆了,似乎拆掉了我的留恋和回忆!老房的样子却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再后来,我离开故乡更远更长……我的心和根一直都在那块土地上徘徊!这几年来,我一直在筹划着有机会再回去看一看,走一走儿时的路和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风景!

你记忆中和妈妈在一起最美好的瞬间是什么

我记忆中和妈妈在一起最美好的瞬间,是我第一次走上领奖台,妈妈手捧一束用彩纸折叠的花朵送给我。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每当我想起当时那个温馨的场面,都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那次我上台领的是全市诗歌朗诵一等奖,我能够走上这个领奖台,离不开妈妈的付出和鼓励。我热爱朗读,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节目主持人。

可是我有口吃的缺陷,因此我很自卑,不敢尝试参加比赛,妈妈给我买来录音光盘陪我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经常忘记吃饭,有几次熬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有勇气走上朗诵的舞台,并且获得朗诵一等奖。

感谢妈妈无私的付出,让我有机会走上领奖台。这个温馨的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