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古代的白银现在都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所以用米的价换算银两价值。

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的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一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一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一1300元(或1000一1800元)。

盛唐时期价值人民币2000一4000元。

请友们一起建议更多的问题吧!

古代的白银现在都在哪里了

谢邀


首先,其实有个思维误区,我们中国古代贵金属并不多,特别是银,相比于金更少,远远没有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在思维想象中的那么多。其实中国银矿储量不多,开采困难,因此古代白银产量很低,所以以前作为钱币,材料使用的主要是铜。白银更多是作为首饰工艺品等使用,比如打个簪子、挂饰之类,不承担流通和储藏的功能。

其次,新大陆发现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了南美,特别是西班牙当时占领了主要的金银产地,于是有了大量的金银产出。在明清时期,中国通过海洋贸易大量的吸入了白银,使得白银成为了货币。 既然是货币,那么就承担了支付流通和财富储藏两种职能。比如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政府收税以白银为主,不再收农副产品等杂物,所以白银在市场上流通。除了拿来买东西以外,包括政府在内不少人把银铸造成银锭来储存。 除此之外,白银仍然继续作为首饰工艺品等使用。比如乾隆给生母造的发塔,因为黄金不足,也加入了大量的白银。

清朝在洋务运动以后,大量的引入的造币机,开始制造银币。银币逐渐取代“银两”成为白银的主要单位。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列强通过恶意倾销商品和战争赔款,导致白银外流,从中国掳走了大量的白银。庚子赔款4.5亿两,合当时的中国人每人要掏一两白银。算上利息要十亿两,当然实际没有赔这么多。

大萧条以后美国人为了发行货币,到处从世界各国买白银作为准备金,所以当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国民政府为了遏制白银外流,要发行法币,又要拿金银换取外汇作为准备金。 法币发行以后,白银禁止流通,国民政府从民间收拢了大量的白银。 解放战争,国民党发行金圆券银圆券,又捞了一笔,然后带去台湾了...

建国之后,国家收兑银元的工作自解放初期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没有停止过。当时投入的回收力度是相当大的,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应该都是一些幸存者被保留下来和不能说的出土货了。而这些收兑回去的银元,大多被回炉熔铸,以做它用。

银的含义

你好!作为一个银匠雪儿特别想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银的含义,雪儿一直觉得纯银给人一种高洁素雅的感觉。有着尊贵、纯洁、永恒。神圣庄严的意义。

纯银被赋予货币与装饰双重价值。银没有特殊的寓意,但每件银饰的款式却是寓意满满!

我是银匠雪儿,一个会制作银饰的苗族姑娘,也是你的私人订制师,喜欢的话记得点点关注哟,带你了解更多关于银饰的知识!

古时候的银子又没有标注几两,怎么知道是几两银子的

其实古代银锭有些会标注重量,而不标注标注重量的,使用时都会进行称重和成色辨认,以确定其实际价值。

在中国古代使用白银时,大部分时候是以重量计价,而不是铸币形式。而且除了官府铸造的官银之外,还允许银楼、钱庄甚至私人自行铸造银锭。这就造成了实际流通的银锭外形、重量、成色并没有一定的规律。

样子各异的银锭

比较常见的银锭有元宝形、条形等,一般官府、银楼钱庄铸造的银锭都是取两的整数,比如1两、5两、10两、50两等。至于银锭的成色,按照《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记载,在乾隆年间官府发行官银一般是按照规定含银93.5374%,以此作为十成,称为“十成足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纹银。而民间通用的从十成到七成不等,差别巨大,在使用是需要按照成色换算成纹银。

银元宝

在铸造银锭时,都需要标注铸造者的姓名、铸造日期、地点,银楼还会打上自己的标记。有些银锭则会把重量和成色一并标注上,以方便流通。而到了清朝中叶,所有的大锭元宝更是必须经过公估局鉴定,标明重量和成色才能流通。

南宋时的金锭,上面标注了重25两

没有标注重量和成色银锭在使用的时候,则会在现场进行称重和评估成色。实际上由于白银是以重量计价,有时候还会把银锭切开来使用,比如要支付20两,那么可能是把一个50两的元宝切下20两支付给对方。所以即使标注了重量和成色的银锭,也可能会需要现场称重。

称银两使用的称重工具叫戥子,戥子也叫戥秤,其实就是小型精密的杆秤,专门用于称金、银、贵重药品等高价值的物品。古代很多商家都会备着戥子,在需要时使用。

戥子

不过总的来说,银锭使用是需要检验重量、成色,然后进行换算,使用不便,所以后来出现银元以后,迅速取代了银锭的地位,大量通行。

古代青楼没有监控,卖身女子为何不逃跑,非要慢慢攒够银子赎身呢

古代的青楼女子为何很少逃跑?为什么不趁着看守打盹的时候就一溜烟逃走?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来赎身?赎的又是什么东西呢?下面,我来为你一一解答。

古代的青楼女子为什么不逃跑?原因就是她们根本跑不掉。限制她们自由的,可不仅仅是那些看场子的打手,而是整个社会。

首先来讲,自从秦朝商鞅变法开始。就有了保甲制度,这就是最原始的户籍制度,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每个人的身份可以说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的打扮,都规定的明明白白。你一出门别人就知道你是青楼女子,想逃也逃不了呀。

有人会问:不就是一套衣服吗?难道不可以偷偷托人买,或者干脆收集一套?嘿,不得不说,你还真是个小机灵鬼,但是你太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出门的话,还需要开路引,路引就是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如果没有路引,那绝对是寸步难行。比如说发明这个制度的商鞅,头脑难道不聪明吗?身份难道不嫌贵吗?武力值和体力难道还不如一个青楼女子吗?

最后呢,商鞅出逃的时候就因为没有路引这些证明身份的东西,根本没人敢收留,连住旅店也住不了,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所以嘛,身为弱势群体的青楼女子,你叫他们怎么逃?跑肯定是跑不过,被抓回去还免不了一顿毒打,所以只能乖乖选择赎身了。

说白了,赎身赎的就是自己自由的身份,有了身份你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否则,你逃到天涯海角,你也只是一个没有身份的“黑户”,随时可能会被抓住。除了深山老林,根本没有立锥之地。而作为一个弱女子,在古代蛇虫鼠蚁遍地的严酷环境中,不赎身根本就逃不出去,就算逃出去也和自杀没有啥区别。

想找老婆大人批点银子买个单反相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