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有哪些?古诗文鉴赏方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1、《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清明日》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4、《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代: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古诗文鉴赏方法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试对诗所吟咏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人主人公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分析古诗的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分析意境应该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注意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的具体。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
  氛?
  答案: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用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解答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
  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
  恢复。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何辨析诗歌的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语。
  解答步骤同4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分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解答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

  分析句意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
  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
  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模式:(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8、分析主旨型  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设问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