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出自哪里?孺子可教十面埋伏一字千金负荆请罪背水一战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是谁都是
发布时间: 2023-07-17

一字千金的典故出自哪里

一字千金: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孺子可教十面埋伏一字千金负荆请罪背水一战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是谁都是谁

孺子可教:主要人物是张良(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里面,黄石公对张良的赞语,认为张良这个年轻人懂礼貌,能坚持,有出息,可以造就。)十面埋伏:主要人物是项羽,也可以说是韩信(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汇合韩信和彭越的大军把项羽团团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韩信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战术,最终打败项羽,逼使其乌江自刎,取得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一字千金:主要人物是吕不韦(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和其门客编著了《吕氏春秋》之后,公布于咸阳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众人前来评阅。并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给他一千金。所以“一字千金”由此而来)负荆请罪:主要人物是廉颇,当然还有蔺相如(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与蔺相如争功。但是蔺相如的宽宏胸怀让老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以后,他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背水一战:主要人物是韩信(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领兵攻打赵国。在太行山井陉口战役中,韩信采用背水列阵,诱敌出动,然后再用奇兵偷,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20万赵军。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此就出现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入木三分:主要人物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成语出处是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里面讲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木头底!惊叹王的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从此入木三分就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一字千金”典故的由来

“一字千金” 《史记》载,吕布韦辑成《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然而,并没有人真敢给他增损一字,去领千金之赏。两千年以后,却真的发生了“一字千金”的事情。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卫达三进守朝鲜平壤。日军大举进攻,卫达三弃城而逃,被朝廷“论死”,斩于北京菜市口。当时,钦差大臣刘坤一节制陆军一百多营,坐镇榆关,托病不敢出城。于是,有人拟成一章小说回目:“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刘坤一得知此事,极为恼火,赶紧请来幕僚商议对策。一位幕僚说:“这事好办,不过得要酬谢三千金。”刘坤一允诺。那位幕僚提笔来,改成:“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拼命出榆关。”改动三个字,获酬三千金,恰好是“一字千金”。实际上,辽河一战刘坤一全军溃败,狼狈逃回关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