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其代表作品都有哪些?柳宗元是怎样的一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其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这个问题仍然是两个,需分别作答: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的散文家的合称。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其创作思想,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可祥见笔者的另外一文)

唐宋八大家,是因明代茅坤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得名。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

①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官累至吏部侍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创导者。其所作记叙文,写人记事,注重于形象的描绘;抒情散文亦能与叙事融合,情真意切;论说文则以简洁、透僻、严谨见长。

代表作:《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②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官累至礼部员外郎。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世称“韩柳“。

代表作:《天说》、《封建论》、《童区寄传》、《捕蛇者说》、《三戒》等。其中,《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③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累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代表作:《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秋声赋》、《醉翁亭记》等。

④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代表作:《权书》、《衡论》等。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⑤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累至龙图阁学士。

其散文、书画、诗词等均有极高成就。

代表作:《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均为传世名作。

⑥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诗文风格皆受其兄苏轼影响。

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为传世名作。

⑦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累至北宋宰相。

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本朝百年无事剳子》、《读孟尝君传》等。

⑧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散文家。官累至中书舍人。为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代表作:《墨池记》。

另记:北宋的古文革新运动,旨在使散文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也为宋代的诗歌丰富多彩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此为另一话题,仅略介绍之。)

柳宗元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到孤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作家周国平一句话:孤独是爱意味深长的馈赠。

作为中华古典文学精髓,唐诗宋词璀璨又唯美,孤独是其中一帧长盛不衰的内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是诗仙李白在良辰美景之下无人共饮的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诗佛王维背井离乡思念亲人的孤独;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一代词宗李清照国破家亡后一个人寻寻觅觅的孤独……

不同的际遇,带来不同的人生。同是孤独,各有千秋,从本质上来说,无不是因为爱的得到或者失去。

如果要论史上哪首古诗最孤独,很多人认为,非《江雪》莫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不妨想象一下:漫天大雪中,世上行人散尽,连飞鸟也无踪迹。在极度干净、极度冷冽、极度静谧的空旷天地间,依然有一叶扁舟,舟上坐着一位老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一动不动,宛如雕塑。

如此天寒地冻,他在钓雪?还是钓鱼?都是,也可以说都不是。他真正在钓的,是他内心那份浩荡磅礴却无处可倾泻的盛世孤独。

这位垂钓者,或者说这一形象背后的人,便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河东(今现山西运城)柳氏家族。世人喜欢称他为“柳河东”,或者“河东先生”。

柳宗元

河东先生算得上官二代,家境好,上面又有人——唐高宗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乃是柳氏家族成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尘俗规则。后来王皇后败落,柳家上下又跟着遭殃。

身为柳氏家族一员,尤其作为家中独子,柳宗元自觉担起通过读书重振柳氏家族的人生使命。

柳宗元自小聪颖过人,脑子活,富有才学,13岁以文成名,少年得志。作为相伴一生的好朋友,刘禹锡这样评价他:“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总之,出名要趁早,柳宗元做到了。

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也算顺风顺水。20岁,高中进士。25岁,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放在今天,公务员考试对他而言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竞争激烈的仕途,凭着少年盛气与一腔热忱,柳宗元过关斩将,一路平步青云。

若干年过去,再回首,这应该是他最安稳也是最得意的一段时光。

公元796年,柳宗元24岁。他服完父亲丧期,与之前定下的娃娃亲杨氏结成连理。

柳母非常喜欢杨氏,孝敬且贤惠。她曾心满意足地表示,自从娶到这个媳妇,就像多了一位孝顺的女儿。

婚后两年多,杨氏因病去世。那一年,她年仅23岁,柳宗元也不过27岁。

岁月悠悠,道路坎坷,他再也没有正式续娶。除了自己后来一直遭受贬谪导致不便婚配之外,也因为与杨氏感情笃深,心中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憾恨。

柳宗元写过一首悼念亡妻的文章《亡妻宏农杨氏志》,记录了妻子杨氏的生平籍贯、原生家庭的情况,还有她与丈夫以及家人相处时的柔顺贤良,同样也表达了自己老去之后“之死同穴,归此室兮”的意愿。

后来,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柳宗元自叹“茕茕孑立,未有子息。”盛年丧妻,孑然一人。迎风对月的夜色里,辗转反侧,孤枕难眠。

大概从这时开始,柳宗元开始体味到人生孤独的况味。

父亲、妻子相继去世,给柳宗元带来沉重打击。就如杜甫两句诗:“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柳宗元化悲痛为力量,经过自我调整,收拾心情,开始全身心用于实现仕途抱负。

正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朋友刘禹锡引荐下,柳宗元结识了唐顺宗统治集团下的一把手,也就是当时的翰林学士王叔文。

唐顺宗永贞年间,在王叔文、王伾两位朝廷重臣支持下,柳宗元、刘禹锡等一群有志青年,以匡扶社稷、安邦济国为己任,发动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

他们废除苛捐杂税,释放宫女,还她们自由,也像当下这样大力度拍苍蝇、打老虎。为了革除政治上的沉疴积弊,探索新出路,柳宗元等人将此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终因为宦官压制,仅仅八个月,这场改革就以失败告终。

那一年,柳宗元33岁。33岁,是柳宗元短暂人生的分水岭。

33岁之前,事业有成,婚姻一度美满,整个人生像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那样呈上升趋势;

33岁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亲人相继离世,自己在仕途上连遭打击、倾轧,到死都没有等到出头之日。

公元805年,发生“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永州。

老母病故,幼女夭折,房屋失火,在遭受这些重创的情况下,境由心造,言为心声,柳宗元写下代表作《江雪》。那时候,他必然孤独至极。

关于孤独,美国作家耶茨说:“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