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乐开始(回到永乐年间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7-20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从哪里衰落?

明朝真正衰落的时期,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是从明朝永乐末期开始。

其实,这个小王朝并不是正统的明朝,故不算在其中。所以,公元1644年,悲情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明朝就结束了。然而,对于明朝的评价,其延续的王朝是有发言权的。

人心的涣散是大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如果朝廷上下人心不齐,一盘散沙,当然会导致江山不稳固,时局的动荡。

明朝的衰落是土木堡之变开始的。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是从朱祁镇,即明英宗时期开始衰败的。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 ,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之变, 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个规矩,是武则天开始破坏的,武则天经常绕开中央机构,给百官下命令。随着规矩的逐步破坏,从宋代开始,丞相的地位开始下滑,宋代,丞相已经不能站着和皇帝议事了,皇帝绕开中央机构,直接下旨的事情才逐步多起来。

C 根据所学,①是秦朝时期④是唐朝时期②是元朝时期③是明朝时期,所以正确的是C项。

(1)萌芽于战国 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中央机构:秦朝——三公九卿 秦王朝在确立皇帝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 ,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古代官署名。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1、“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

2、他指出,造成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具体原因为:其一,“厚往薄来”的政策最后导致国库空虚。举办任何事业都要讲究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能持续发展。

3、很明显,虽有邹缉、李时勉、夏原吉的大力反对,以至于郑和晚年及西洋水军两万余人被当做苦力使,粮饷还供应不足,最后仍有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根据以上的事实,可知大臣的反对决不是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原因。

4、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永乐皇帝开始持续到明英宗初年的远洋航海外交活动。因为相关的档案资料遗失销毁,因此许多情况后人已无法知晓,令人惋惜。

5、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来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后人猜测的有寻找建文帝也有威胁当时称霸中亚的帖木儿。比较正统的看法是朱棣为了扬威海外,宣扬大明朝。

从永乐到宣德-宣德皇帝

1、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汉族,明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于燕王府。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为皇太孙;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十月十一日,立为皇太子。

2、宣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3、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 ,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