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简介(中国的除夕是什么来历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中国的除夕是什么来历的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最后一天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天,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除夕这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怎么来的 关于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的来历简单介绍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节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要叫除夕,又有何含义

除夕,是阴历历法中一年里最后一天,所以除夕又有大年三十的称呼。

除夕的意思,指的是旧的一年,将随着大年三十这一天的夜幕逝去翻开新的篇章,开始新的一年。  

所以,除夕有两层含义:旧年即将过去,新年即将到来。

1、除夕节的来历

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对应的故事,除夕也不例外。

传言,古时候有一只怪兽,它的名字叫做“夕”。

夕可能大家很陌生,它的别称“年”,大家就很熟悉了。

夕这个怪兽很有意思,它不是随时都出现,而是每到除夕、春节的时候,才会跑出来袭击人类的村落,寻找食物。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夕束手无策,只能算准日子,在夕要跑出来找食物的时候,举村逃往深山避难。

夕见这附近都讨不到吃食,便换了一处没去过的村落。

结果,这个村落的村民并不认识这种怪兽,更没有防备,很多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年兽弄伤了。

事后,村民们发现,只有一位家门前带着红布的家庭,才没有受到伤害。

为了庆祝大家找到了祛除夕的方法,于是,村民们便把这一天命名为“除夕”。

2、除夕节的习俗

古往今来,过节的方式不断在变化,但其寓意一直很朴素:趋吉避凶、祈求幸福。

由此,我们把庆祝除夕的习俗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趋吉,一类是避凶。

首先是趋吉:

一、贴年画;

二、贴福字;

三、剪窗花;

四、祭祖;

五、吃年夜饭;

六、全家大扫除。

其次是避凶:

七、放爆竹;

八、贴门神;

九、装门神。

唐宋时期,每到除夕夜的时候,皇城内就会忙碌起来: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鍜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馀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东京梦华录》

到了晚上的时候,皇城内就会燃放起爆竹,爆竹的亮光照耀了黑夜,其声响,城外都可以听到。

士大夫的家里,往往会升起炉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瓜子,通宵聊天,这叫做“守岁”。

待到天明,除夕的热闹尚未彻底淡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一家子顾不上休息,立马就要准备迎接新的大日子——新年。

这就是除夕,对旧的一年画上句号的同时,又为新的一年给出了希望。

除夕的来历是什么

除夕作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

谚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