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图片(为何说,白俄罗斯人反对与俄罗斯合并,是卢卡申科自作自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何说,白俄罗斯人反对与俄罗斯合并,是卢卡申科自作自受

与其说卢卡申科是“自作自受”,倒不如说“骑虎难下”更合适,因为这个枷锁的确是他自己套在身上的!

卢卡申科是老苏联时期的人,心中一直有一个“大俄罗斯”国家情结,几十年的冷战历史,让他对西方世界有着本能的不信任,苏联解体之后,卢卡申科对新的世界格局还存在“水土不服”。白俄罗斯地处欧洲平原东部,东接俄罗斯,南连乌克兰,西邻波兰,西北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接壤。从地缘角度来看,白俄罗斯还处在俄罗斯,欧盟和北约这三个集团的结合部,扼守欧亚大陆交通的战略要冲。过往的历史上,俄罗斯,普鲁士,波兰,立陶宛都曾经在白俄罗斯进行过无数次争霸战。白俄罗斯多次毁灭与重生的惨痛记忆,“强邻环伺”的现实困境,民族渊源和地缘政治的需要,让白俄罗斯人民对国家的独立向来就有着迫切的渴望,但基于对国家处境的“不自信”,当时的卢卡申科顺其自然的选择了正在看到希望的俄罗斯。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苏联解体后,尽管当时的叶利钦曾在外交上“全面向西”,但西方对俄罗斯的信任度“有所保留”。而北约在俄罗斯西部边境建立的北到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战略屏障,就像高悬于俄罗斯头顶的一把利剑。而白俄罗斯正好处在这条对峙线的中心。为了占据一块有利的前沿阵地,双方的需要在1996年擦出了火花。卢卡申科和叶利钦签署了《成立主权国家共同体条约》并宣布成立俄白共同体。在保证白俄罗斯国家主权完整的基础上,两国各取所需。

进入普京时代,一连串的“重拳出击”,让格鲁吉亚,车臣和乌克兰都烙上了深厚的“普京印记”。尤其是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收走”之后,白俄罗斯才重新审视这个“共同体条约”存在的潜在风险:俄罗斯在白俄的土地上复制第二个克里米亚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共同体框架协议已经没有废止的可能,因为协议的合作精神也为白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在能源输送上,俄罗斯给白俄罗斯的油气价格是最便宜的。开放的边境政策和免税政策,让白俄罗斯的旅游和农产品出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好。卢卡申科需要经济上的“腾飞”来获得支持,而白俄罗斯能够保持经济上的良好态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共同体框架协议”,尽管有“引狼入室”的危险,但就算是饮鸩止渴也要将其进行到底。

但由于近些年俄罗斯本就不景气的经济在制裁的风刀霜剑之下越大的难以为继,不愿在天然气这个唯一的创汇产品上吃亏,一再对享受优惠价格的伙伴国家提价。边境协议本来能给白俄罗斯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而且宣布对80多个国家短期游客免签。但2017年俄罗斯宣布在俄白边境建立“安全区”。事实上等于边境协议协定中“双方边境完全对等开放”的条款成为一纸空文。共同体协议唯一靠谱的两项条款随着一方的“变卦”而严重缩水,引发了白俄罗斯人民的不满,波罗申科对此也抱怨不断。

其实,关于俄白一体化的问题,双方一直都在讨论。甚至“并入”的问题也多次涉及。问题是,卢卡申科既不能明目张胆的“丧权辱国”,普京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合并”白俄罗斯。所以卢卡申科一面说: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人民要为此作准备,在意识和行动上为自己设立目标,而国家总统将作为人民公仆实现这些目标!一面又说:如果人民没有准备好,那么俄罗斯再强大,都不能强加意志给我们,我们也不需要。普京一面说:我们没有与白俄罗斯合并的意愿。一面又说: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当初的卢卡申科与叶利钦达成的俄白同盟共识,意在建立一个有统一议会,统一宪法,统一货币和统一领导人的“统一国家模式”。并不是普京所说的“超国家联合机构框架”。面对普京对协议的“曲解”,卢卡申科在2000以后就明显改变了主意,并不再推动俄白同盟。反而是俄罗斯时不时用变了种的协议内容提醒白俄罗斯。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卢卡申科更是心惊肉跳,白俄民众以及政治精英反对俄白合并的声音也日益高涨。而普京所说的“不愿合并”,也只是为了平息白俄罗斯的不安情绪。

正是由于条约的存在,俄罗斯即使出兵吞并白俄罗斯也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因此,俄白合并的风险始终没有消除,目前情况下,卢卡申科对国家的掌控力还很强,俄罗斯在短期内还无法推动俄白合并,但卢卡申科如果将自己的总统大位传于儿子尼古拉,白俄罗斯的政治稳定就不能保证了。

此次卢卡申科在索契与普京总统对“俄白一体化”的谈判,引发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其实是意料之中的必然。即使没有此次谈判,白俄罗斯国内反对推进“一体化”的声音就一直存在。而对于这次谈判,白俄罗斯民众及反对派对卢卡申科充满了不信任。此次抗议活动意在阻止卢卡申科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在反对派代表赛维利涅茨的号召下,民众甚至喊出“卢卡申科下台”“如果不站出来反对,将来可能没有值得捍卫的祖国了!”之所以选择以“人链”的方式来表达不满。首先表达了浓厚的领土意识。其次是为了暗喻苏联时期关于波罗的海三国的那次“秘密协议”。

民众和反对派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卢卡申科如果在此次谈判中“夹带”了个人利益,就很可能被普京“挟持”(毕竟卢卡申科在总统的位子上已经太久太久了,不但没有离开的意思,而且还有“家族传承”的可能,而俄罗斯完全可以将实现“合并”作为支持卢卡申科的条件)。如果卢卡申科在谈判中妥协,“一体化”进程很可能会沿着俄罗斯的“意向”发展。如果是这样,白俄罗斯就有被“合并”的可能,而这是白俄罗斯人民所不愿看到的。

“自作自受”这词语出于哪个朝代

自作自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自己做了坏事或者蠢事儿由自己承担事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是中国汉子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或者短句。

据现存史料文集的记载,自作自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释普济的《五灯会元》之中。从释普济这个名字中,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人是个和尚;正式一点儿的称呼,这是一位僧侣;虔诚一点儿说的话,这是一位得道高僧呐,用我的话来说,这是一位有文化的和尚。

但是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世间大道殊途同归。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真不少,像自食其果,自讨苦讨,作茧自缚,咎由自取之类。时代在发展,成语也在进步。在新时代,新时期也有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诞生,指不定若干年后也会演变成了成语哦。如,NO作NO die;自己约的炮,跪着也要打完;装逼不成遭雷劈等等......

湖南一男子校门口行凶,致4名未成年学生受伤,什么原因

这是今天(9月7日)早上发生的事,在湖南张家界桑植十一学校附近,一名中年男子持刀行凶,砍伤数名未成年学生以后,用刀劫持另一名女学生与警方对峙。

由于尖刀抵住女学生脖子处,女生不敢动,警方与围观群众均不敢轻举妄动。僵持一段时间后,警方试图采取行动,并顺利将该男子逮捕。但是,被劫持女学生也被该男子刺伤。

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抓获,四名受伤学生均已送医治疗,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了解,四名学生均被诊断为多发伤,一名12岁男生腹部与双肘受伤,另外三名伤者为女性,分别10岁、13岁和15岁,均是腹部与胸部受伤。受伤学生暂无生命危险。

事后,有记者了解到,该名犯罪嫌疑人仇某为桑植县瑞塔铺镇瑞士居委会仇家坡组人。2019年11月,仇某被列入了当地地质灾害搬迁项目中。该方案内容显示,自愿搬迁避让的农户可搬迁至安全地带,安置点选择充分尊重搬迁避让户意愿,由搬迁避让户自主选择,可通过选购、建造新房的方法。

同时,本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调整纳入对象补助资金标准为每户5万元。

但是,在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放弃对象信息统计表中,仇某放弃了此次搬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