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供参考。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1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以上;2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1加强原声;2回声定位;3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1听觉系统正常;2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3声音有足够的响度;4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