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大授衔产生1266位大校,有几人后晋升为将军,都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55年9月,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到1965年取消时,已经有1614位开国将帅,他们均为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中精英。大校是仅次于少将的军官,在当时严控将官数量的特殊背景之下,他们中有许多本应授予将军军衔的,也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在1965年之前,也有许多上校晋升为大校,他们统称为“开国大校”。

又由于军衔制中断了23年,使得职务已经达到军级甚至大军区级、本应晋升将军的许多大校无缘“将军梦”。

到了1988年9月实行新军衔制时,有许多仍在位的开国大校终于圆了“将军梦”。这其中,有1位开国大校被授予了最高军衔——上将。还有14位开国大校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据统计,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原因是志愿军的首批授衔拖至1956年9月才开始授予)共计授予大校1266人。而这批人中,仅有一人在33年后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个人就是陈煐。

陈煐中将,1919年12月出生于山东章丘人。1935年,16岁的陈煐来到山东济南正谊中学求学。这个时候,随着日寇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严重,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也越来越强烈。而学生群体就是一个重要的群体。热血青年陈煐当然也不例外。从1937年7月开始直到1937年底,他都在济南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

展开全文

也许是觉得仅仅游行抗议并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1938年1月,年仅19岁的陈煐参加了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从此走上了携笔从戎的武装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同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该部走出高级将领还有1988年被授予海军上将的李耀文。

山东的八路军正在抗击日寇的进攻

参军后,他从抗日救国军第6支队一名普通的战士干起,仅几个月的功夫,就成长为班长、排政治宣传员。1938年9月,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改为八路军115师麾下,他所在的6支队改编为山东清河军区第3支队7团,他改为团政治处干事,后又历任连副指导员、指导员、营教导员,清河军区清中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兼清中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四边独立营教导员,清河军区四边特务大队大队长。在山东这片抗日热土上,他参加了多次反扫荡、反围剿战斗,并在战斗中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山东渤海军区正在庆祝战役胜利。

抗战胜利后,他改任山东渤海军区特务2团3营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省军区第7师2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政治处主任,三野28军83师247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重大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升任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时任步兵师副政委的陈煐来到由刘帅创办的当时的我军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成为学院政治系第一期的学员。经过近三年的系统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大专学历。成为那个时候高级干部中少有的大学生干部。1955年2月毕业后,他留校任职,任职学院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55年9月,全军开始大授衔,陈煐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成为1266名首批开国大校之一。

南京军事学院的学员们在接受检阅。

从1955年2月到1971年1月的16年间,他一直在这个我军最高学府任职,从学院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到部长,再到基本系五期代政委、政委、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学院政治部副主任、院监察委员会书记。

1971年,他离开了南京军事学院,赴野战军任职,任陆军第26军政委。1978年3月,长期在院校任职,教育工作十分丰富的他再赴院校任职,被组织任命为南京政治学校政委。1980年12月,他改任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纪委副书记、书记,成为副大军区级干部,时年61岁。

杨尚昆同志向国防大学校长张震授军旗。

1985年5月,作为曾经在解放军最高学府工作多年的高级将领,他参与了国防大学的筹建工作。根据计划,由原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为基础,组建全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作为新时期培养高级将领的“摇篮”。1985年11月,国防大学正式组建,级别为正大军区级。他在三野时的参谋长,也是长期在军事学院工作的老领导张震被任命为校长,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的老将军李德生被任命为学校政委。而他本人则被任命为国防大学副政委。

左为国防大学第一任校长张震上将,右为国防大学第一任政委李德生上将。两人均为开国将军。

1988年9月,全军实行新军衔制时,张震校长、李德生政委双双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首批被授予最高军衔的17人之一。而陈煐则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成为首批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人之一。1990年4月,71岁的陈煐到龄退休。1998年7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4年3月29日,陈煐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