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空城计(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失空斩》是一出好戏,但据说木有诸葛亮《空城计》一说。

就事论事,既然说得是《三国演义》就简单说一下《空城计》吧!

一是故事很精彩,二是很合情合理。

01

《失空斩》

说得是诸葛亮兵出祁山,违背了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托,让马谡去守咽喉之地街亭,马谡自负其才,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以至于丢失街亭。

诸葛亮被逼无奈,面对司马懿大兵压境,只好唱了一出《空城计》,吓走司马懿。

诸葛亮成功脱险,回去后,挥泪斩马谡。

与其说是可惜马谡之才,不如说诸葛亮发泄自己的愤懑:亮一世英名,玄些被你个臭小子给黑了。

“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如神,在此使用此计妙不可言,恰到好处。罗老先生写得非常精彩,非常合情合理。不仅仅是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是作者的聪明才智。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人是南北朝一个叫郭冲的人,后被罗老先生再加工。

但事实是历史上的确有空城计,在诸葛孔明之前之后都有人用过,可孔明并没有用过。

02

史上之《空城计》

其一,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公子元,在其哥哥楚庄王死了以后,惦记其嫂子,可其嫂子无动于衷。

为取得其嫂子的欢心,于前666年,亲自带兵攻打郑国,连战皆捷,直抵郑国都城。

郑国都城空虚,人心大乱。上卿叔詹采用《空城计》迷惑敌人,同时派人去盟约国齐国求援。

公子元抵达后,看到城门大开,毫不设防,恐怕设有埋伏,不敢攻城。

此时,齐国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只好撤兵。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其二,西汉飞将军李广几十骑被匈奴包围。李广命令全部下马休息,放马随地吃草。匈奴以为有埋伏,于是撤退。

其三,鲁阳之战,三国第一空。董卓数万骑兵围攻孙坚。孙坚设帐幔于城外,见董卓兵到,临危不乱,酒谈不停,退董卓万骑。

曹操,王平也有此杰作。

但就是不见诸葛亮的杰作,除了《三国演义》。不是诸葛亮不会,不敢,是没有机会。这更说明诸葛亮用兵如神,不冒风险,是其高明之处。

《空城计》是败战计,不得已而为之。是没办法的办法,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03

生活中的《空城计》

我有个邻居,《三国演义》是倒背如流。

一次,村里难得来放电影,家里人说轮流回来看看门,怕有小偷趁火打劫。

他说不用,山人自有妙计。

他把家里的灯全开着,全家人都去看电影去了。

结果是万无一失。

第二次,村里又放电影,老邻居如法炮制。

回来后,家里被洗劫一空。

老邻居非常郁闷,搞不明白咋回事啦?

其夫人说,你见过诸葛亮用过第二回空城计吗?

老邻居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但更加郁闷,郁闷的不是丢了东西,而是研究三国半生,还不如夫人精通!

《空城计》计是好计,不可轻易为之。更不能因为是个好计,就用了再用啊。

《三国演义》空城计,司马懿为何不用箭射掉弹琴的诸葛亮

空城计,只是为了彰显诸葛亮的智慧,而描写出来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是不存在。

诸葛亮失街亭后,亲自去西城安排撤兵,主要是将西城的粮食运回汉中。各种工作安排完了,他身边的将士都安排执行任务去了。

这时,有人来报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了。诸葛亮来不及撤退。只好安排老弱病残的老兵打开城门,打扫卫生。自己焚香坐在城楼上弹起了琴。

司马懿大军到城下,听的诸葛亮琴声悠扬沉静,没有丝豪的惊慌。儿子劝其进军,他却下令退军了。

首先司马懿比较了解诸葛亮,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入微,很少冒险。城里没有埋伏,诸葛亮断然不敢打开城门,稳坐城楼谈什么琴的。所以担心中埋伏,直接退兵了,那能还想到用箭射诸葛亮啊?

第二,古代行军打仗,将军对阵,那也是离的有一定距离的。司马懿大军不可能离城有一箭之地那么近,他应该懂得,在城墙上往城下射箭,射的更远,而且力量会更大。

所以,即使司马懿想到了射箭,那也得走近点再射箭吧,这样岂不是被诸葛亮居高临下发现了吗?可能得不偿失了。

三国时期哪些人用过空城计,其实只有诸葛亮没用过

所谓空城计就是一种“虚而虚之”的谋略。根据明朝万历初年张居正时代的著名军事专著《草庐经略·虚实》表述“虚而虚之,使敌转疑以我为实。”意思是说,本来空虚又仍然表示空虚,使敌方反而误认为我方暗中作了准备。玩儿的是心理学,抓住人性可疑的弱点。

可惜《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没有正史记述。它最早见于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文所引郭冲三事,其实是道听途说的,没有严谨的史实论证。元末明初,罗贯中先生把它拿过来,加以神话渲染,夸大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其实三国演义说的空城计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孔明面对的曹真和张颌,其对象司马懿当时正在镇压孟达的反叛,不可能坐飞机飞到空城计的现场。历史讲究的是正史记述和旁证映衬,不能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搞混,OK!

“空城计”的城不拘泥于城,可以是城,也可以是营。这样的话,三国时期的“空城计”目前正史记载有两处:

一处是曹魏文聘对东吴孙权。《魏略》中记载,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文聘守江夏时,孙权带领数万部队攻打江夏,而当时江夏刚好大雨,城池崩坏。文聘没有紧张和动摇,心生一计,那就是让城中人全部躲藏起来,不让孙权看到,自己也躲在府中不出。孙权见到后,果然生疑,他知道文聘是名将,这样做不是有所密图,就有外援,于是就上当撤兵了。

二处是蜀汉赵云对魏武曹操。《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斩。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授予黄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黄忠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突围而出,退入蜀汉军的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汉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蜀汉军偃旗息鼓。曹操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不在少数。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其实是假的为什么

题主说的很明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的故事是假的,也就是说,诸葛亮并没有做过这两件事。

那为什么罗贯中要把这两件堪称“奇谋”的事件硬生生安在诸葛亮头上呢?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您且听我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