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词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发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释义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 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 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 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 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在某一处先有过失,但却在另外一处却有所得到。直白点的意思就是:虽然一开始这地方失败了、做错了,但后来却在另外一个地方成功。就好比做生意,虽然卖鞋子亏钱了,但后来转卖衣服又赚钱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颇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这句话是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是在电视中、小说中都能看到。

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哪里呢?又有什么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典故是和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第七位的冯异有关。

出自于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书中记载的是:

“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指东方,也指开始。桑榆是指太阳落下的地方,也指最终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秀下诏书表扬冯异:赤眉军已破,将士劳苦功高,虽然开始时失败了,但最终还是胜利了。

冯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字公孙,他是刘秀账下大将,是东汉开国功臣、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他为东汉的建立和稳固,是做出巨大贡献的。冯异追随刘秀后,屡立战功,曾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有关冯异的典故。

刘秀建立东汉时,虽然他已经登基为帝,但天下并未统一。比如当时还有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东汉政权为了天下一统,就把兵锋直指樊崇的几十万赤眉军。

当时樊崇已经占据长安,不过因为长安开始断粮,樊崇几十万大军没有粮食可不行,于是只得向西转移,但却遭阻拦。樊崇进退两难,于是就只得复回长安,然而此时长安已经被刘秀的属下邓禹占领。(邓禹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不过,邓禹虽然已经占了长安,但一则樊崇赤眉军人多,二则赤眉军此时少粮,若不攻下长安,就无路可走,所以赤眉军下定决心要夺回长安。经过激烈的战斗后,邓禹被赤眉军打败,樊崇又得到长安。当然赤眉军虽有立足之地,但粮食的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又决定向东进兵。

赤眉军向东进军,刘秀则派大将冯异带领军队向西迎击赤眉军。两军后来相对相峙了长达六十多天。六十多天后,曾多次被樊崇打败的邓禹带领军对和冯异合兵一处。

邓禹多次被赤眉军打败,他想报仇,于是就派兵攻打赤眉军,结果又被打败。邓禹、冯异就带着主力部队去增援。在回溪和赤眉军交战,结果败的更惨。当时邓禹只带着二十四骑逃走,冯异连战马都没了,就带着几个人徒步回到营寨。

冯异、邓禹虽然此时遭受大败,但好在冯异并没有认输,最终得以在渑池境内打败赤眉军。赤眉军此次大败死伤无数,剩下的部队本想突围,却有被刘秀大军重重包围。

樊崇虽然带着赤眉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还是不能突围。樊崇走头无路,于是就带着赤眉军投降了刘秀。

平定赤眉军后,刘秀想到冯异先败后胜、大破赤眉军的功劳,于是就下了一道表现冯异的诏书:“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建武十年,冯异在军中因病去世,他去世后,谥号为节侯。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什么意思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成语,我想它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的主要意思是指“有所失,必有所得”的辩证关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最早来自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中:

“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这一段文字说的是,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嘉奖大将军冯异时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派你们去攻打败赤眉军,将士们都很卖命,一开始,你们在回溪虽然打了败仗,但你们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改变策略,最后在渑池一战大胜赤眉军。所以虽然有失败,但也取得了胜利,所以理应论功行赏。

这一段话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很明白,就是指在一个方面有失,而在另一个方面却有得。在这一场战斗中失利,却在另一场战斗中取得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一句中,东隅,是指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地方,泛指东方,在这里指一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桑榆,指的是黄昏夕阳西下的地方,泛指西方,在这里是指一件事情的最后结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成语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也可以说是一个事物同时包含有两面性。

太阳从东方升起,它光芒万丈,熊熊燃烧,但它也有夕阳西下的时候,血色残阳。一东一西,一升一降,一旭日一残阳,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和得,胜与败,取与舍,都是辩证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提醒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发展。

用这种方法看待处理问题就可以让我们在胜利中预料失败,在失败中看到胜利。有时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可能会因此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定条件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反之亦然。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看待事情的二面性,要善于把握住好的一面,否则,就有可能向坏的一面转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上大有好处。它告诫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于把不利为有利,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间的万事万物一直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我们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舍得观。不要因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也切不可因一时的挫折失败而丧失斗志。

要知道,我们有时退一步就是为了向前迈一大步,我们舍去一些的同时也意味着将来的有所得。

图片来自网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