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害时,中兴三将、岳家军十二统制、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发布时间: 2023-07-11

岳飞被冤杀于风波亭时,中兴四将中的其他三位,以及岳家军十二统制都是什么态度?抗金的主战派都去哪了?为什么无人替岳飞说话?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中兴三将

1、张俊

众所周知,与韩世忠、岳飞相比,中兴四将中的张俊和刘光世表现的非常差劲,可以说是滥竽充数之辈。

张俊早年曾随宗泽抵抗金人,算是一名中规中矩的将领。

张俊虽然带兵能力一般,为人也极为贪财好色,但却对赵构非常忠心。靖康之难的时候,金军南下进攻开封,是张俊一路护送赵构南下,才使得赵构免遭金人追杀。后期,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也是张俊连夜带兵赶来救援,因而逐渐获得到了赵构的信任,一步步混到了宋军统帅的位置。

岳飞曾经是张俊的部下,当他看到岳飞一路高升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时候,心里很不高兴。所以人品一般的张俊,在岳飞被害时非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和秦桧联合起来诬陷岳飞谋反,成为杀害岳飞的帮凶。

展开全文

2、刘光世

刘光世是著名的逃跑将军。在攻辽析津府的战斗中,他擅自撤退,把友军郭药师等人坑惨,导致后来郭药师降金;建炎三年,金兵由山东南下,进入淮河流域,刘光世前去迎敌,结果“未至而军溃”;绍兴六年,伪齐刘麟攻宋,刘光世弃城出逃,在主战派张浚的逼迫下才回兵应战……

刘光世的逃命本事人尽皆知,因此获得了一个“长腿将军”的外号,不过他竟然因祸得福,因为善于“保存部队”,而且还经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军中奢靡之风盛行,不少流寇、叛军都乐于投附其为部属,刘光世的淮西军也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

1137年,张浚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同年岳飞也向赵构申请将淮西军合并于岳家军中,他的理由是十万淮西军战斗力太差,花费太大,“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

当时赵构和岳飞正处于蜜月期,但是考虑到如果将淮西军划归岳飞帐下,那么岳飞将拥有南宋七分之四的军队,所以没有答应岳飞的要求,而是把淮西军划归中央直接管辖,最后引起了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郦琼率领四万多人叛归伪齐,史称“淮西军变”。

可以说,刘光世第一次失去兵权有岳飞的一部分原因,所以刘光世对岳飞观感较差,岳飞被害时,刘光世也被收回兵权,在朝闲居,未发一言。

回顾刘光世的一生,他对外唯唯诺诺,遇到金人便逃,对内则多次公然不服调遣,是宋廷重拳出击的典型,实在难称良将,岳飞死后不到一年即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赵构为其辍朝两日,追赠太师,谥号“武僖”。《宋史》给出的答案相当妥帖:“蚤解兵柄,与时浮沉,不为秦桧所忌,故能窃宠荣以终其身。”

3、韩世忠

韩世忠,中兴四将里面唯一能与岳飞并称的良将,黄天荡一战,以8千人困金兀术10万人达48天,打出了宋军的士气。另外他还直接指挥了平刘、苗叛乱,救了赵构一命,赵构手书“忠勇”以赐。这也是韩世忠能得以善终的主要原因。

韩世忠同岳飞一样,也是主战派,是岳飞的好友,也是秦桧的眼中钉,他曾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有人劝他不要与秦桧作对,他回答说:“畏祸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尽显一身正气。

也许有人会说,韩世忠是个胆小鬼,不能为兄弟拼命,其实这就太苛责韩世忠了。韩世忠领兵打仗是很厉害,但他也没有能力去对抗朝廷,要知道南宋的武将地位何其之低,作为岳飞的好朋友,他能做的也只能是为岳飞抱不平而已。

史载,岳飞被害时,满朝文武均钳口结舌,噤若寒蝉,独韩世忠诘问秦桧,为岳飞伸张,由是我们才知道了这“莫须有”的经典名言。从中可见,韩世忠还是很仗义的。

绍兴和议后,韩世忠闭门谢客,再未言兵,他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以示对故土的思念。绍兴二十一年病逝,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二、岳家军“十二军”统制

众所周知,岳家军是历史上唯二能称“家军”的强悍军队,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而岳家军战力之所以如此强悍,除了岳飞自身的治军能力以外,还在于他手下有十二位大将,他们有勇有谋,被岳飞倚为臂膀。

但岳飞蒙冤入狱时,他们的表现却各不相同,有的与岳飞一同入狱被杀,有的沉默不语,更有的背叛反水。

1、前军统制张宪,副统制王俊

前军是岳家军的先锋军,是岳家军中战力仅次于背嵬军的军种,被称为“岳家军之矛”。

郾城大捷后,金兀术收集余众10万余人,进犯临颍,张宪率领前军2万余人猝然与之相遇,前军以一当十,一鼓击破金兀术大军,重占临颍,并歼敌6000,“追击15里,中原大振”。

张宪是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他与岳飞“从微相随”,岳珂说他“以列校奋身”,是抗金战火中从下层成长起来的将军。岳云一开始从军,即在张宪的部下,可见岳飞对张宪品行与能力的信赖。

张宪军功赫赫,是岳飞帐下头号武将,也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有时候岳飞进京述职,军中事无巨细全权交给张宪处理。比如,绍兴六年,岳飞目疾发作,张宪以同提举一行事务的身份,于鄂州主持岳家军北伐军务。

岳飞蒙冤入狱后,张宪也被下狱,秦桧命人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最后,张宪被判弃市,子孙拘禁,家产籍没。

孝宗时,张宪冤案得以昭雪,被追复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前军副统制王俊好大喜功,而无才智,在军中颇无人缘,人送外号“王雕儿”。他虽在岳家军多年,却没有大的功绩,官职没有丝毫升迁,所以心中一直有怨气,在秦桧需要时,他成为第一个站出来诬告岳飞的人。

岳家军中,王俊是少见的大恶人。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前军统制的张宪对操行不佳的王俊多次处罚,引起王俊的嫉恨。所以王俊在诬告岳飞时,也顺手捎带上了张宪。

2、中军统制王贵,副统制郝晸

王贵与张宪都是“岳家军”的副帅,但级别略高于张宪,他率领的中军是岳家军十二军中编制最大的一支,满额足有5万人,不过是以步兵为主。

王贵是岳飞的汤阴同乡,早年随岳飞起兵,后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

不过,秦桧等人在罗织岳飞罪名时,因王俊级别不够,又威逼利诱王贵背叛岳飞,遭到王贵的拒绝,后张俊求得王贵隐私相威胁,王贵被迫参与诬陷岳飞。

岳飞遇害后,王贵称病离军,改授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去世后追赠宁国军节度使。

副统制郝晸,原为湖南安抚司统制官,与王俊同一时期并入岳家军,是岳家军中最不坚定者之一。郝晸为人嗜杀,颇好财。岳飞遇难之后,朝廷调换了包括王贵在内的大多数统制,唯有郝晸等人没有变动。这也说明了郝晸在岳飞被怨杀一事中的立场,最起码郝晸对秦桧打击岳家军是保持沉默的。

3、左军统制牛皋

牛皋是《所岳全传》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历史上的牛皋是岳家军最早的将领之一,他武功高强,擅长骑射,手持金锏。

牛皋在岳家军主要将领中年龄最大,比岳飞大16岁,功劳也最大。他在南宋初年就聚集民众抗金,绍兴三年,所部被岳飞收编,绍兴六年,被岳飞派去收复随州,他仅用不到3天就攻下随州并生擒守将王嵩,绍兴五年,随岳飞征讨杨幺,并活捉之,绍兴十年,随岳飞北伐,所向披靡,立下战功无数。

岳飞被害后,因牛皋始终反对与金议和,令秦桧十分惧怕,于是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的名义将牛皋毒死,享年61岁。

牛皋死后,其尸骨埋在杭州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与岳飞墓遥遥相望。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为“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4、右军统制庞荣

右军是岳家军的老底子,其前身是岳飞在江淮宣抚司统制任上的旧部,岳飞离任后,由与他平级的扈成担任统制,扈成死后,他手下统领庞荣率领余部归入了岳家军的战斗序列。

庞荣与岳飞并无深交,但因为是带军投靠,所以庞荣一入岳家军,岳飞就让做了右军统制,在以后的战斗中,他既没有表现出多高的军事才能,也没有出什么大的纰漏,算是表现得中规中矩。绍兴三年他随岳飞平定虔州盗贼,负责带兵攻打贼寨。绍兴十年又随岳飞北伐,庞荣率部屯驻德安府,防遏韩常、李成南侵。

岳飞被害前,庞荣没有经受住秦桧的威逼利诱,成为附会王俊诬告岳飞的将领之一。岳飞死后,升任御前诸军统制。

5、后军统制王经

史书中关于王经的记载很少,只是提到他曾在岳飞与曹成大战莫邪关时,与张宪合击曹成军,活擒大将杨再兴。后随岳家军赴饶阳与张俊会师,官至正任团练使。

王经在岳飞被害一事上保持沉默,既未落井下石,也未仗义执言。

6、背嵬军统制岳云

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兵,也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历来有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的说法,而背嵬军有如此大的威名,与它的统兵大将岳云是分不开的。

岳云,岳飞长子,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猛将,据说其武勇甚至在岳飞之上,在岳家军中有“赢官人”之称。正史记载岳云:十二岁随父从军,十六岁上阵杀敌,十八岁统领背嵬军,郾城大捷中,金兀术一向引以为豪的铁浮屠、拐子马就是被岳云率领500背嵬军反复冲杀而破。

可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