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辞职是大忌(转眼已到年底,这个尴尬的时间段该不该辞职呢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转眼已到年底,这个尴尬的时间段该不该辞职呢

辞职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需要全方位考虑,我对辞职的看法就是一句话:有进路,有退路。

每一个人在单位里工作,就像是一个女人出了嫁,找到一个好婆家,福利待遇好,工资高,工作好干,皆大欢喜。

假如找到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单位,任凭你千般本领,也干不好,只能说,这样的单位赶紧走。

年底是辞职的高峰期,很多想跳槽的人提前找好了工作,这叫有进路。但是一个新的单位,以前也没有在里面干过,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不是也是乱七八糟的,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先别急着辞职,先请假,到新找的那个单位去干干看,觉得这家单位比较好的话,再去原先的单位辞职,这叫有退路。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决定是否辞职。45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在原单位的工龄比较长,工资也不低,只是因为不好干,最好别辞职,因为任何一个单位都在某些方面有利有弊,那方面都好的单位几乎没有。

如果是年轻人,觉得自身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碰到了有好的单位,想辞职的话就辞,人往高处走,这是发展的自然规律,谁都抗拒不了。

董青岛供稿。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为什么临近年底,很多打工者辞职回家,就连双薪和奖金都不要

我朋友就是12月29日正式离职的,公司规定12月31日离职就有十三薪,他却为了提前两天走人放弃了整整10000块。我们都为他感到可惜,这年头挣钱这么不容易,他却说,只有这么做,他才感到大快人心!

最近流行一个说法,2021年只要你还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了。此话不假,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我朋友所在的公司也差不多。我朋友小朱是那家公司的质量主管,传统大型制造业,不属于2021年的热门行业,订单大受影响,公司营收不尽如意,但是人力资源部老早就放出消息,请大家不要担心,大家关心的十三薪和年终奖还是有保障的。

上个月,小朱突然告诉我他已经提出辞职了,最后一天是12月29日,我听到这个日期吓了一跳,因为只要再坚持两天就能拿到十三薪了,他有什么不能忍的,居然因为两天错过10000块?

我问小朱,“什么情况,你这是着急干嘛?”

他说,“回家呀,还能干嘛?”

我惊呆了,小朱与我是一代人,三十好几,正是家中的顶梁柱年纪,这还提前一个月就辞职回家过年了?房贷不还了,车子不开了,家里的吞金兽不养了?

我知道小朱两年没回家了,肯定也是回家心切,但是也不至于心切到这个地步吧?结果元旦第一天,他的朋友圈真的晒出了自己家乡的美食和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都是回到家乡的惬意和满足,一度让我以为他说的都是真的。

结果他今天突然跟我打听交社保的时间,月底离职月初入职会不会导致社保断档之类的,我说,“你不是回家不干啦?这么快又要再就业了?”

小朱嘿嘿一笑,说,“是啊,我就是换个工作,哪能不上班呢,不上班一家老小都喝西北风呢。”

然后我又想到了当时那个问题,我说,“你既然要继续上班,为什么不等到31号再离职?你们公司不是规定了31号离职也是有十三薪的嘛,这也太可惜了吧。”

小朱说,“一开始也有点犹豫,但是你知道吧,等到31号再走也有好几个问题,所以再三权衡之下,还是提前走了,钱嘛,再赚就行了。”

然后关于他说的几个问题,他说得零零碎碎的,但是语气很欢快,甚至很喜气,有一种终于解脱的快感。总结一下,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关于前公司的待遇和工作压力。小朱说,明明订单少了,但是工作量却增加了很多,这让他无法理解。如果公司订单堆积成山他也有加班加点的动力,毕竟订单就意味着公司赚钱,公司赚钱就意味着员工也能多挣点,但是订单都少了,还能生出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来,他想不通,也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没有价值。

第二点,是真的很想回家,又怕春节回去有困难,万一票抢不到,眼睁睁又要错过一年。小朱说,干到31号再回去呢,时间太紧张了,光路上来回就要两个整天,但是他已经答应了下一家公司4号准时上班报到的,所以最终舍弃了那两天和看似丰厚的十三薪。

第三点,新公司待遇不错,而且承诺了年终奖补偿方案。我想这一点,才是他放弃十三薪的核心理由吧,没有这个承诺垫底,他肯定也舍不得放弃十三薪的。话说,今年年底这个节奏跟往年好像很不一样,往年感觉年底人员都很稳定,大家都默默等着年终奖到手,等到三四月份该拿的奖金拿了、该过的年过了、该休的假休了,才会开始发动找工作,但是今年怎么这么早?

第四点,他说自己一直犹豫不决,做出这个“冲动且不理智”的决定让他觉得莫名很爽……就是告诉公司他的决心有多强烈,非走不可……我不太理解他的“爽”,我想他也许有一天会后悔吧……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同事也将在1月12日离职,她是12月中旬提出来的,按照公司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的规定,但这个时间她是拿不到年终奖了。我们公司没有十三薪,只有年终奖,而且年终奖的金额要看当年公司的经营情况,不是强制执行的,更像是约定俗成。

我说,“辛辛苦苦一年,怎么不坚持到年底拿到年终奖再走呢?”我那个同事给出的理由也是“回家”,她说,“两三年没回去了,想孩子了,孩子都快不认识我了。”

她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我能从她的表情里读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的这个同事非常负责,做事情很细心很谨慎,所以经常会主动加班到很晚,但是最近晋升的清单里却没有她,我想她大概也是很疲乏了,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失落,这种失落随即带来的就是精神上的疲乏。

但是职场怎么说呢,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得到发展的,尤其是闷声干活只希望领导能主动看到自己努力的,我同事就是这种类型。公司里一有露脸的活动,她就缩在后面说让年轻人上,结果年轻人得到了晋升她又很不开心……我曾经鼓励她在公司的项目展示会上主动发言,结果她自己鼓了三次勇气最终还是没有站起来。

总之,年底辞职走人,甚至放弃十三薪或者年终奖的,各有各的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点:

1. 真的想回家,也真的怕到时候晚了回不了家。

2. 真的不想干了,真的对公司失望了,真的想回家找点慰藉了。

3. 有其他公司来挖,并且给出了诱人的薪酬,真的无法忍受那种诱惑……

作为一个职场人,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三点的概率最高,第二点的概率稍低一些,真的纯粹为了回家而辞职的人,反而不是最多的。而且,第二点跟第三点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不然年底挖人墙角并不好挖,而且挖角的成本太高了。

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而已,但是更多的时候工作是我们职场人成就感的来源,是我们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链条,也是实现生活小康的主要途径,不说说丢了就真的能马上丢了的。说工作成就感可能很多人不屑,但是我想工作久了大家肯定会有一些工作惯性以及对公司的感情,对吧?其实离职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针对这些年底离职的人,如果离职率超过一定的合理范围,我觉得用人单位需要思考公司是否有运营上的问题。我的朋友小朱说,其实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在31号之前走掉的人,12月份大概有十个人选择了离开,放弃十三薪和年终奖,走得毅然且决然。这就不禁让人思考几个问题了:

1. 这些人为什么要走,而且非要在可以拿钱的时间走?煮了一年的数鸭子飞了,是员工傻还是公司傻?

2.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钱没给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