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辞赋名篇《洛神赋》,你是怎么看的?曹植的《洛神赋》赞美的是谁有何故
发布时间: 2023-07-17

对于辞赋名篇《洛神赋》,你是怎么看的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

《洛神赋》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笔者认为此赋在四个方面的创意和描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创意新颖,想象丰富。

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二、措词华美,遣句清丽。

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事前一无征兆。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描绘出彩,形神兼备。

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四、故事完整,如诗如画。

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情景交融,如诗如画。因此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曹植的《洛神赋》赞美的是谁有何故事

洛神之赋,千古名篇。赋前自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感宋玉对楚王会神女之事,遂作此赋。

赋中赞美,一目了然。而题目所问,确非问此。关于此赋,后人曾说有感“甄氏”之说。甄氏袁绍之妻,后被曹丕据为己有。

此说起于唐朝李善注,后人多作研究探讨,指出其中虚诞,被人讥为附会之词,实不可信。

试想,曹丕为人,曾数次以诗为由,欲害曹植,曹植心中岂能不知。再想,甄氏即为曹丕所有,按辈份自成嫂嫂。

作赋赞美寄思,有悖情理,失之人伦,尚被曹丕知悉,无疑自取死路,植岂能愚蠢至此!

此情此理,一目了然,何必妄加猜疑,索强附会,误导后人。

洛神之赋,文词华丽尤美,善用比兴,,刻画细腻,结构匀称,傲立建安文坛,独具风格,为后世的辞赋创作和发展、开拓了新境界!

《洛神赋图》的创作是为了什么

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曹植的《洛神赋》,借助于洛神的神话传说和美丽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动人的人神恋爱的故事。曹植在《洛神赋》序中说:“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赋”。宋玉的《高唐赋》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泽,宋玉说昔时先王游高唐,曾梦于巫山神女相接,神女去时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的《神女赋》即写当天晚上楚襄王与神女相遇之事。曹植有感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的故事,作了《洛神赋》。

《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其观三国著名文人曹植所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洛神赋》借梦幻之境写以纯洁真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之恋,形象鲜明,感情真挚,顾恺之读后,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在创造,以传达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