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意思和历史背景(城濮之战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城濮之战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城濮之战,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城濮是战争的地点,山东甑城一带。

说起城濮之战,就会联系到成语“退避三舍”。晋献公之子重耳逃难流亡到了楚国,楚成王对他以国宾之礼,他觉得重耳必将有成就。

一日,楚成王宴请重耳时说,如果有一日你当上了国君,会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楚国物产丰富,丝绸美女什么都有,我哪里有什么东西献给你呢?楚成王说,那总的有点表示吧?重耳说,如果我真能做国君,我愿与楚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我们两国发生战争,我一定让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如果你还不能原谅,我们再交战。

楚国的势力不断扩张,联合了郑国,蔡国,陈国,许国等为联盟,楚国称王。但是晋国,宋国不同意加盟。楚王出兵攻打宋国,宋求救于晋国。晋国感觉是个机会,晋文公重耳决定出兵。

大约是公元632年,晋国军队与楚国军队相遇。晋国军队果然如重耳所说,连续退后三舍之地,在城濮与楚军大战,结果楚军大败而归。这一战,使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其实并不是像重耳说的,先退后三舍再说,事实上是晋军为了避让楚军的锋芒锐气,等其气竭,再与其交战。

退避

破釜沉舟,纸上谈兵,卧薪尝胆,退避三舍,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卧薪尝胆,退避三舍。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晋军,重耳退避三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