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牛角挂书原文,译文,赏析?牛角挂书的原文及翻
发布时间: 2023-07-06

李密牛角挂书原文,译文,赏析

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译文: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赏析:

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人物生平: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李密几次出使吴国,吴大帝孙权问蜀汉兵马多少,回答道:“官用有余,人间自足。”后来吴大帝和群臣一起讨论道义问题,都说愿意做弟弟。李密说:“我愿意做兄长。”被问道为什么,李密说:“做哥哥的有更多时间侍奉父母。”吴国君臣都认为他说的对。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牛角挂书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译文: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

“牛角挂书”之后

玄感通过“牛角挂书”明白了李密的重要性,派人将李密接到黎阳,李密向他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渝关 (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山海关),使隋军溃败在关外;中策是攻取长安,安抚官民,据关中与炀帝对抗;下策是袭取洛阳,军事冒险性最大。玄感恰恰采用了下策,开始虽接连取胜,队伍扩大到10万人,但接着即被隋军围追堵截,兵败自杀。

李密被俘,押送途中用计谋逃离了险境。他隐姓埋名,东奔西走,想找支起义军,一同反抗隋朝。后来,他听说东郡 (今河南滑县东) 瓦岗寨有一支强大的义军,首领是翟让,于是决定去东郡投奔瓦岗军。

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牛角挂书的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韦编三绝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译文:孔子晚年的时候喜欢读《周易》......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

二、悬梁刺股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译文:苏秦读书的时候想要睡觉,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了脚上。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