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简介?老子生平介绍、故
发布时间: 2023-07-06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扩展资料: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

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

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一书是当今除《圣经》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单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种版本。

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老子生平介绍、故事

老子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生于东周的苦县厉乡曲仁里(原属陈国,后并入楚国,今河南省鹿邑县),据《史记》记载,老子是婚生子。

老子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李聃的学说后被庄周、杨朱、列御寇等人发展,后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统治理念,和庄子同样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称“老庄”,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九十余岁或一百岁。李聃被尊为道家与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追认李聃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扩展资料

1、老子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2、老子主要著作《道德经》:

现在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由道家宝典《道德经》而来,道就是自然客观规律,《道德经》就是一部用“道”来解释万物演化的规律的道家哲学典籍。

《道德经》洋洋洒洒共5000余字,又被称为《老子》或者《道德真经》。

《道德经》有上下两册,上册37篇主要是道经,下册44篇则是德经,《道德经》的思想要义为“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术”。《道德经》被誉为影响中国社会思想的三大思想著作之一。

《道德经》中阐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道”来描述宇宙的变化,“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道就是自然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比如天象的四季更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