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简短(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简短点的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简短点的

1、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4、吕氏春秋:吕不韦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者,就赏赐千金。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长城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后,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在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修筑长城万余里,防备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固原、西吉、彭阳县,至今还留有古秦长城的遗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人口是2000万。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在防御外敌入侵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孟姜女哭到长城八百里的故事,便来源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区一代。固阳县北部的大庙、银号、西斗铺一带,全长约120公里的长城是秦长城中保护最好的一段。
在古代“峰”和“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燧”是用于白天瞭望的高台;而“峰”则是夜间用来举火发信号的高台,合称“烽火台”。固阳段内共有烽火台4座,都以石块干砌而成,成为著名的烽隧遗址。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有房子坍塌后留下的石墙圈遗迹。这乃是驻兵的哨所。
据当地干部介绍,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另有一说是,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其根据是“杞梁妻哭夫”的史实。后人便把“哭夫”的史事改为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至今,山海关孟姜女庙供奉的既不是玉皇也不是释迦佛,而是一尊孟姜女的神像。更有意思的是该庙山门上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短短二十个字的对联采用谐音手法,用了八个不同的字的发音,在“朝”和“长”两个字上大作文章。“朝”与“潮”;“长”与“常”在古代是通假字,因此,这幅对联可以有这样几种读法:1、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2、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浮云长长涨,长涨长长消。3、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涨!涨!涨!长涨长消。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一万一千五百余里;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置使者校尉领护,派遣使者至西域各国通好,共同对付匈奴入侵。据学者考证,汉朝北边的一条为“汉外长城”,南边的一条为“汉内长城”。这两条长城和赵秦长城在构筑方式上不同。赵秦长城因山崖、沟壑据险,几乎全部用石头筑成;而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多在草原通过,一般无险可依,无石可用,只好夯土为墙,经两千多年风雨寒暑,遗址高度多在0.5~1米左右,宽约4~8米,许多地段被今人当做道路使用。这两条长城个别地段用石头筑成或外筑石内包土,在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北15公里处为筑石包土的长城。
匈奴虽然凶狠彪悍,但经过汉朝对匈奴三次大规模征战,他们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颅,主动与大汉搞好关系。历史上有一则“昭君出塞”的故事很有名气,说的就是匈奴左贤王呼韩邪单于迎娶汉昭君为阏氏夫人,修好两个民族的关系,至今内蒙古还有昭君墓名为“青冢”。
建于公元1368年的明王朝,对长城进行了断续修筑,十五世纪中叶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代表长城形象的山海关,由明朝大将军徐达亲自督造修建。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横贯东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10省市自治区,总长度达到8千余公里,是中国长城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公元1568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担任蓟辽总督期间,建议修筑了明长城,这次修建长城是历史最全面也是最后一次修建。戚继光亲自督建了山海关至居庸关600公里长城,每一处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为了阻止女贞族的入侵,他组织修建了拱卫京畿的战略防御金山岭长城,瞭望台、箭楼、库房楼三道防线,构建了立体防御工事。明朝修筑长城的材料主要使用的是砖石,比较坚固。然而,这坚固的长城并没有能够阻挡住满族入侵略的铁骑,1644年,满清大将多尔衮率领15万八旗军队突破山海关九门直抵北京,夺取了大明政权,绝望中的明崇祯皇帝朱由检,选择了吊死在紫禁城景山上的结局。

关于长城的故事100字

关于长城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这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当时百姓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孟姜女哭长城》的意义:

孟姜女的爱情与秦始皇残暴的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姜女为了自己的丈夫,不远千里,就算在新婚之夜范喜良告诉孟姜女不要等他可以改嫁。但是孟姜女仍忠贞于自己的爱情,最终找到了范喜良。但此时两人已经天人永隔。

孟姜女的眼泪不仅打动了人们的心,更是教育了人们对爱情的痴情,对于爱人的忠贞。而长城的倒塌,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上天被孟姜女感动,与当时秦始皇残暴的统治形成鲜明的对比。

孟姜女身上的品质让我们明白,爱情是需要忠贞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对于爱情的忠贞,是对于另一半的信任。也许如今的人做不到像孟姜女这样痴情,做不到像孟姜女这样,为了爱人远赴他乡。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却告诉人们爱情是值得赞美的,也是让人敬佩的,尤其是一个痴情的人。

关于长城的故事 50字

传说当年孟家生了一个女儿叫孟姜女。因为秦始皇要修筑长城,需要很多人力。秦始皇便抓了许多人去修长城。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句谣言:只有把万喜良埋在长城底下,就可以使长城永保坚固,秦始皇就信以为真,派人捉拿万喜良。

万喜良逃到了孟家。孟家的人见万喜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就让孟姜女和万喜良成亲了。两人成亲不到十天,万喜良被官府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