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下,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应对?通货紧缩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通货紧缩下,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应对

长期以来,通货紧缩的危害往往被人们轻视,并认为它远远小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威胁。然而,通货紧缩的历史教训和全球性通货紧缩的严峻现实迫使人们认识到,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而且,政策制定者很难防止通货紧缩的发生,或使通货紧缩趋势逆转。

1.加速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9跌使得企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结果社会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二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物价下跌引起的企业利润减少和生产积极性降低,将使失业率上升,实际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率,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2.导致社会财富缩水

3.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4.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有损于债务人。通货紧缩使货币越来越昂贵,这实际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甚至使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崩溃。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货币升值是引起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问题的共同原因。”

通货紧缩是什么意思

通货膨胀:钱多东西少,涨价了。 通货紧缩:钱少东西多,降价了。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2012年7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中国经济将进入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什么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在社会上的流通量少了,也就是说人们的购买量少了,物价下跌了。究其原因是经济衰退后供应量大于购买量,导致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是受国内及国外疫情的长期影响而造成的,许多商品不能出口,导致本国销售,而本国的需求量确远远小于供应量,至此商品造成积压物价一降再降,相比而言钱有所增值了。

什么是通货紧缩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促使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了通货紧缩的发生。这是因为,一些国家未从根本上摆脱生产过剩的制约,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2)需求不振,如因受到股市低迷、投资减少的制约等负面影响,使得其消费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从而引发通货紧缩。(3)对外依赖程度高。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一旦其经济复苏不力或衰退,对于依赖美国经济带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会促使这些国家的通货呈现下降之势。

什么是通货紧缩什么引起了通货紧缩

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我们最常听到和感受到的就是通货膨胀,而其“孪生兄弟”通货紧缩则少有人知。那么,什么是通货紧缩?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通货紧缩呢?

一、什么是通货紧缩?

通缩和通胀虽然是同时产生的两个相对的概念,但是就经济实体而言,温和的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通缩却不一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衰退的来临。

通货膨胀的定义为全社会物价的普遍上涨,而相反的所谓通货紧缩,指的就是物价的普遍下跌。

虽然自古至今,经济学家们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有“单要素”、“双要素”和“三要素”等等,但是只有一个是不变的,那就是物价的普遍下跌。

一旦物价下跌就意味着人们预期的改变,当你知道未来的物价会下跌的时候,你还会现在买一些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即使买了也会很大程度上缩减买入的数量,这就导致全社会产品的供给过剩,企业产品卖不出去,第一个想法就是“降价”,而降价这个行为本身会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且会进一步加大民众对于未来物品降价的预期,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亏损倒闭,国内经济出现大面积的衰退。

这就是通货紧缩为人所不喜的地方,它的出现直接导致国内的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的衰退,且这种衰退,是央行很难改变的。

相对而言,通胀特别是温和的通胀则会导致内需的扩大,进而激发企业生产的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什么引发了通货紧缩?

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一国货币数量的超发,同样的引发通货紧缩的也和货币有一定的关系。

当一国货币当局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时候,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反映到货币市场上就是货币收益率的上升,也就是利率的上升;反映到商品市场上,就是流通中货币的减少,导致人们购买力的下降,进而引发需求的不足,从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下降。

除此之外,经济学理论上引发通货紧缩的原因还有:投资和消费预期的变化、经济周期的轮动、技术进步、汇率变动等等。

三、通货紧缩的危害

虽然上面我们也说了通货紧缩之所以为人所不喜,主要就是因为其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详细来说,通货紧缩从两个方面导致了经济衰退。

1、限制了央行的政策实施空间

通货紧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空间。

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来计算的话,如果货币当局想要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就需要降低名义利率,但是实际上名义利率的最小值就是0%,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零利率”。这种方法日本就曾在广场协议之后的多年里一直采用,但是事实证明并没有什么用处,即使是“零利率”依旧未能阻止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发生。

经济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流动性陷阱”,这个是凯恩斯提出来的,说的就是货币当局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拉动经济,但当利率下降到极低的水平甚至是“零利率”的时候,无论央行增加多少货币,人们都会储存起来而不是用来消费,也就是说此时货币政策几乎失效。

名义利率维持“零利率”,而通货紧缩率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就导致实际利率依旧较高,从而无法有效刺激经济的发展。所以说,通货紧缩限制了央行发挥的空间。

2、加重了债务人的负担,增加了次贷发生的风险

通货膨胀的发生可以使得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也就会减少债务人实际的负担,相反的,通货紧缩则增加了债务人实际的负担。这个同样需要利用“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来进行解释。

通常,在我们签订借款合同的时候,其中的贷款利率往往是名义利率,而一旦通缩发生,则意味着实际利率的增加,还款时的金额的实际价值就会大于签订合同的名义本利和。

重要的是,通缩往往伴随着经济的衰退,而这会导致企业的还款能力的下降,在实际还款负担加重的情况下,盈利能力下降会导致次贷风险的增加,进而可能引发次贷危机,加快经济的衰退。

欢迎关注民众投顾官方微信:天生阿财!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