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看法是怎样?“知止”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看法是怎样

“知止”源于《大学》之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是一个修心养心的过程,是修心养心的境界。

第一步“知止而后有定”:知道“止于至善”这个道理,然后才有定力,即内心安定不浮躁。安心学习,安心工作,安心生活……源于内心之定力,定力则基于有明确的方向、目标;此处之方向、目标乃“至善”。

第二步“定而后能静”:内心安定,之后才能内心宁静、平常、祥和。佛云“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善心;平常心是戒“贪、痴、嗔”之心;是“知善知恶”之心,是“为善去恶”之心;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恶心者,变态之心,虎狼蛇蝎之心,厚颜无耻之心,迫害贤良之心,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之心。念由心生_念有善恶,相由心生_相分正邪,境由心造_境有善恶、顺逆之别;善心生善念、善相,善心造善境、顺境。

第三步“静而后能安”:内心平静,之后才能安顿灵魂。灵魂安_则临大事不慌,决大疑不乱。“此心安处,便是吾乡”_“此心安处”即灵魂安处。

第四步“安而后能虑”:灵魂安顿,之后才能思虑周密。思虑周密则能“处大事、决大疑”。

第五步“虑而后能得”:思虑周密,之后才能有所收获。此处之“得”乃收获“至善”;“至善”之后,才能得“惊奇妙句”;“至善”之后,才能“参最上玄机”。

“知止”是什么意思

人生的一种境界,不争之智,是一种功夫,一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不争,要从一个“止”字开始做起。“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要适可而止。“已”,止也。止,并不是讲不动,而是动后在什么时候停止,在什么程度上停止,所以说,这里讲的只是一个度的问题

知止是什么意思,读《知止》的启示,自重则威知止有

止:停止。知止:知道自己应该停止在什么地方。知止有定:知道自己应该停止在什么地方,就会有自己的确定的位置。再引申一下,知道什么是真理,然后可以知道再往前迈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知道自己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社会上,无论是面对亲人还是面对其他人等,都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这一角色要求很好地实现它;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获得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拥有的,前者受之心安,面对后者,对别人拥有,会心如止水,也会拒绝抵制不当的占有,从而使自己产生修养上的定力;人生当然要追求,活到老学到老,但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所产生的知识越来越多,你要想全数掌握,根本不可能,谁是你的天赋所在,谁是你的兴趣点所在,只有遵从着它们的导引,你才能在知识的广袤的原野走出一条属于你的路。“自重则威”,自己看重自己尊重自己重视自己才能产生威信产生威望产生威严,但如何使自己“重”呢,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使自己无论在修养上还是在知识上充实有渊博的“分量”。这是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句话。启示人们要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自珍自爱,这样才能建立威信,让人尊重。

“知止而后有定”有什么意义吗

定 ,不是安定的意思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子有一段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那么:知止,就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 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知止,止于欲也。少欲无贪,则去外执。无执非不取也,取之不着,失之不念。乃心定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